文化使命

中國文化人的時代使命

文化二字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化的結構 引導社會走向正面發展

提倡新生活、新人生觀 追求心靈與性靈的生活

重整文化的精華

傳承下去 創造時代的新文化

將東西方文化融合成更豐實的文化

完成時代付於的神聖使命

亂世輔正

學習 <柔弱的人生> 軟化僵硬的心靈

<學無止盡、好學不倦> 虛懷若谷 大成若缺

留有餘地 適可而止

不求絕對的完美, 不完美才是美

無爭、居下、無私、不露、不怒、不剛、超越、屬靈 思辨的屬靈人生 --

老子 無為而無不為, 無為而治

道德重建

中國文化道德的重建

[ 亂 ] 的主導是 [無義]

春秋無義, 天下大亂 孔子教學生做 [君子儒] , 不做 [小人儒]

道德的重整 君臣、父子、妻子、兄弟、朋友 有序

三綱五常是社會的基本關係、有秩序即穩定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仁、義、理、智、信。

(倫) 四維八德的發揚

禮、義、廉、恥,

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禮義之邦的重現。

著重胎教 教化百姓

以身作則、潛移默化、

恰如其份 教化百姓、

各有其份、父慈子孝、君仁、臣忠

禮 用禮之法形成社會, 從外在不夠, 必從心理出發

仁 仁者愛人, 社會有制度, 各人有道德

孔子的行為: (六十九歲時尚未聽過大道理) 性守忠信, 實行仁義, 修飾禮樂, 序列人倫, 對上效忠世主, 對下敦化平民, 作利於天下, 這是孔子日日研習的。

天道與人道 運用 <天道> 在人道中, 不是天道服人道, 是人道要服天道。

道: 天人合一, 人合到自然裡 <自然人>

儒: 天人合一, 天合到人心裡 <人自然> 道人對孔丘的批判:

說仁算是仁, 恐怕不能免於自身的禍患, 他的勞苦已危害了 生命的本真, 他離道太遠了!

真是太好學、太虛心了 以心靈及才智而論, 老子比孔子有較大的深度;

如中國只產生一個孔子, 沒有 他靈性上的對手老子, 我將為中國的思想感到慚愧, 正如雅典有亞里斯多德 同時有一個柏拉圖而感到欣慰, 柏較危險、投機, 亞則較為穩健及合理,

事實 上一個國家及國人都需要, 在一個家庭中必需有一個馬大(俗人)和一個馬利亞 (重精神界)

道家與儒家是中國人靈魂的兩面:

一是屬靜觀的、懷疑的、驚異的生活如夢。

一是屬活動的、有為的、相信的一面。

老子使中國人成就哲學的 在中國民間廣傳思想中最好的格言是老子

中國人的靈魂之中常來自老子的深思及可怕的、沉默的忍耐力, 對權威的服從 、能忍受一切的痛苦。

* 摘自林語堂的信仰之旅 *

成語智慧 正反兼顧蘊含在中國成語裡的智慧

正 反 合 否極泰來 物極必反 從善如流 無惡不作

積極進取 無為而治 兼愛非攻 百戰百勝

文化播種 中國文化人如何在世界萬方播種

<外儒內道>的中國人、與<外道內儒>的世界人

先吸取該國文化精華融入本土文化

落地生根 不作浮萍

內儒外道 潛移默化 (以加國為例) 散播優良文化的種子 改良文化教材教法

關心政治、參與政治 保護海外的文化遺產 多做文化慈善事業

多與他國人作文化交流

改進廁所文化

努力融入多元文化

<< 依中國道統角度觀看今日 [世界人] 之特性 >>

談衛那 1998 年研究摘要 ( 僅做參考之用 )

內儒 . 外儒 = 傳統中國人

內道 . 外道 = 印蒂安人

內儒 . 外法 = 德國人

內道 . 外楊 = 中南美州人

內儒 . 外楊 = 今日台灣人

內道 . 外法 = 荷蘭人

內儒 . 外神 = 以色列人

內道 . 外楊 = 馬來西亞人

內儒 . 外法 = 星加坡人

內道 . 外楊+法 = 加拿大人

內儒 . 外墨+法 = 居美國的中國人

內道+禪 . 外儒+佛 = 日本人

內儒 . 外道+法 = 居加拿大的中國人

內道 . 外儒 = 今日理想的中國人

內楊+荀 . 外道 = 法國人

內墨 . 外楊 + 法 =美國人.

內楊 . 外墨 = 義大利人

內荀 . 外法 = 英國人

內楊 . 外儒 = 今日中國大陸人

內佛 . 外道 = 印度人

林語堂先生在 [信仰之旅] 中一真見血的認知

美國人難以了解真正的中國人及中國文化,

因為美國人通常是========

* 美國人===== 寬大、單純, 但不夠 < 深刻 >

英國人也不了解真正的中國文化,

因為 * 英國人===== 深刻、單純、卻不夠 < 寬大 >

德國人也不了解真正中國人及中國文化,

因為 * 德國人===== 深刻、寬大、但不夠單純

法國人是最了解中國人及中國文化的人, 因為

* 法國人======= 在心靈的性質上曾達到一種卓越的程度------- 精細的心靈的性質

如果美國能學習中國文化, 美會獲 < 深度 > 英會獲 < 寬大 >

德人得 < 單純 > 為甚麼?

因美、英、德 人學習中國文化、研讀中國書籍及文字, 將得一種精細的 心靈的性質。

林語堂四十歲生日自寫一幅對聯: 兩腳踏東西文化 一心學今古文章

他用精確的邏輯思想的框架, 闡釋中國人的良心及直覺知識, 且把西方思想的 建議放在中國直覺的評判之下來測驗。

白居易(八世紀) 與蘇東坡(十一世紀) 過的是儒家的生活, 卻寫參透了道家的見解的佛教詩, 因此我們不能說一個基督徒不能同時是一個儒生。

因此一個儒生為何不能是一個基督徒?

一個商人也一樣需要文化的氣質及內含, 有文化的商人受人尊敬, 信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