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溫哥華

丁果再論"第三種文化" 引共鳴

莊依眾 紀錄

莊依眾小檔案

中國文學士, 法學碩士.

法學部研究員, 香港某知名機構

授予榮譽博士稱號.

 

這是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

大溫地區新老移民慕名來到喬遷列治文市的加拿大電影學院,參加由加拿大溫哥華中國大專校友會和<中華時報>聯合舉辦的"第三種文化論壇會" 。

這是一個令人愉快的時刻。加拿大著名時事評論家丁果先生談笑風生地再論他前瞻性的高見,引起尊重他的數十位聽眾的熱烈共鳴。

今年三月九日,丁果先生在<中華時報>發起的座談會上拋磚引玉,引出與會的部份社團領導關於中國移民"百年奮鬥的方向" 的共識;時隔兩個月,他再奏一曲他所倡導的"第三種文化"的激越樂章,獲得了兩岸三地移民聽眾的滿堂喝彩。

面對著中華民族的同胞,上至八十多歲的知書達理的老人,下至二十多歲的純真優秀的青年,一個在加拿大多元文化的土壤上脫穎而出的來自中國的移民, 欣喜地發現了自己的三代知音。

丁果先生,你之所以擁有越來越多的欽佩你的,關心你的本民族朋友,是因為你站得高,看得遠,是因為你說得好,行得正。雖然你有時因深明大義而不得不"得罪"某些國家、地區的大人物 ,但是,你從來沒有得罪過你的祖國、你的十幾億同胞和善良的三千萬加拿大人民。

溫哥華已是各國移民的藏龍臥虎之地。丁果先生在前臺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台下有多少雙看得懂的眼睛在對他微笑。 如果沒有記錯,丁果先生在5月10日再論"第三種文化" 時包含了以下論點:

海外華人已成為全球非常重要的力量。全世界四、五千萬華人的經濟力量僅次於美國、日本、德國。 美國華人已有一百五十年的歷史,加拿大華人也有一百五十年的歷史。這一百五十年,加拿大的華人走了多遠?只走了二十公里,即從唐人街走到西區。 美國加州有一位作家認為,今天華人的地位仍是"修橋鋪路" ,是現代化的苦力和豬仔。

他的意思是,我們現代移民人還是加國邊緣化的一群。

在實際生活中,華人面臨兩種選擇。第一代移民喜歡中華文化,遙望大洋的彼岸。老華人大多想落葉歸根。父母打罵孩子是于孩子背後的西方文化進行決鬥。

我們總是在兩個極端的文化的鐘擺中擺動。我們能否擺脫兩極鐘擺的震蕩?我們一深入西方國家,就與祖國本土的人看西方的中國人不一樣了。西方文化本身是流動的、變動的、多元的。我們無必要也無法全盤西化。我們在海外也不可能全盤中化。 在此情況下,我在九十年代中期提出了"第三種文化" 的概念。

華人的特殊身份和地位能使我們把東西方文化好的方面結合起來,形成自己的文化定位。這是混合的文化,也就是"第三種文化" 。

海外華人經常表露出五種意識:受害者意識、唐人街意識、邊境人意識、大法官意識、地產商意識。

每個華人都是流動的文化展覽台,洋人看我們的表現,就以為這就是中國人的表現。 華人經常沈浸在語言的迷思中。我們往往視語言為權力的象徵。語言固然是重要的但不是決定的因素。

五十年後,我們華人要捍衛加拿大多元文化的憲法。 我們要把"第三種文化" 作為安身立命的東西。我們同時也是文化移民,價值移民。如果我們表現的好,當地的人們就會尊重我們,就會讓我們扮演領袖的角色。 我們也可以為中國大陸、臺灣、香港的文化發展帶來新的東西。

"海歸派" 為祖國帶回的是一些新的文化"軟體" ,這會形成一種力量,發揮他們的作用。 中國人最容易成為地球的第一代公民,因為海外華人即知道先進的東西,又有痛苦的經驗。華人一般懂雙語,這是全球公民最重要的素質。

丁果先生奏出的華彩樂章原來是這樣的:

海外華人要從多年的痛苦中走出來,不再自我折磨,不再拉幫結派,不再冷漠自私,不再性格分裂,培養主人翁精神,用創新代替懷舊,在極其開放的第三種文化體系中成長?地球村的第一代公民,以中西方文化兼收並蓄的卓越素質,爭取新居住國的各族裔選民的認同,從而成為領導,把移民國家建設得更美好,對祖國也有更好的回報。

丁果的意思大家聽懂了。於是呼應聲此起彼伏。一會兒是會心的笑聲,一會兒是贊成的掌聲。這是一個多麼溫暖人心的周末啊。 風度極佳的梁雅楓女士(溫哥華中國大專校友會理事) 在高度評價丁果的心地之後,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為何華人的凝聚力不如印度人?

丁果先生在稍加解釋後提請大家再注意猶太人的文化。猶太人有長遠的眼光,因此,美國的輿論陣地被猶太人所控制。我們也要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打下百年根基。如是發展,要不了三十年到五十年,我們就會非常成功。

來自臺灣的著名教育專家談衛那女士在耐心聽取了四位聽眾的發言後,發表了極具學術性的獨家見解:

第三種文化人就是世界人。

我們要做中華優秀文化的播種人,

我們要成為內儒外道的中國人,

同時也成為內儒外荀的世界人。

 

中國移民來到加拿大,可以發現其實加拿大西人很接近道家思想。

我們要在加拿大融入本地文化要落地生根,不做浮萍;

要關心政治,參與政治;

要做文化的慈善事業;

要與他國人進行交流;

也要提倡有啟發式的中文教學。

 

我們可以做得比美國人深刻,

比英國人寬大,

比德國人單純,

並具有精細的心靈的特質。

談老師語出驚人,對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入木三分的比較分析,引起了在場人員的極大興趣。

會後人們與她交換名片,發現她已是著作等身,並擁有極具知名度的個人網站 :

www.videaledu.org.

接著,一位姓張的老年聽眾讚賞丁果所推出的"第三種文化" 恰逢其時, 他希望丁果擁有更多的青年聽眾,建議丁果到加拿大大專院校傳播種子,讓年輕的中國移民或移民後代實現丁果的理想。

心直口快的郭永鋒先生(大專校友會副會長) 乾脆建議推廣"第三種文化" 要形成一種運動,要著重發展年輕人參與第三種文化的建設。

同樣極具政論才華的龔翠蓮女士(大專校友會優秀會員) 擲地有聲的說,第三種文化是應該加以創造的。

她還代表事先詢問的中國移民問丁果先生最近在忙些什?

丁先生說他在積極籌備今年6月27日將開播的多元文化電視臺的工作,屆時,他將親自主持一個 新節目。 多才多藝的黃彬彬女士(大專院校校友會理事) 天生一副好嗓音。曾是中國中央電視臺著名編導的她, 侃侃而談:

提出"第三種文化" 是有背景的,是很有必要的。

其實今天的中國文化也在發生良好的變化。從長遠看,個別突發的災難事件也會促進中國社會的迅速進步。 北京資深記者出身的諾拉女士(大專校友會前任理事)也宣佈贊成丁果的意見。

這位文思敏捷的才女還希望中國人克服自私的一面,要有一種愛的胸懷。

來自上海的法學副研究員莊依眾先生(大專院校校友會理事) 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向參政問題。他十分讚賞加拿大自由党黨魁候選人之一馬田先生的見解:

只有真正貫徹多元文化政策的國家才具備領導未來世界的資格。

莊先生也對具有博大心胸的另一位自由党黨魁竟選者仙力金女士頗有好感,因為她承諾她會爭取讓更多的少數民族移民走上加拿大公務員的崗位,並使他們擁有副部長、部長助理的職位。

莊先生還向大家介紹了中國人權建設的進展情況,他的結論博得了熱烈掌聲。他說:

我對祖國的未來充滿信心,我對加拿大的未來充滿信心!

加拿大的未來領導人,你們知道嗎:

在中國技術移民一職難求的艱苦歲月中,卻對你們將要領導的國家的未來充滿信心。

這是多麼優秀的人才啊!你們想到過今後要倚重這樣的移民人才嗎?

作為東道主的加拿大電影院院長奇光先生最後致詞。

他是個見多識廣的文化人,內心湧動著投資文化事業,九死而不悔的滿腔激情。

他認定第三種文化是好東西,他不滿足於用論壇的形式推廣第三種文化。

他建議用強有力的形式建立第三種文化。

他痛感中國人缺乏遠見,不願對不能立即看到回報的事業投資。

但,他決心在這條艱難的路上走下去。奇院長,祝您成功!

丁果先生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你看到了你的超前思想已經有了這麼多的支持者,你的高尚理想已經有年輕的實踐者。

進一步努力吧,丁果先生! 中國移民必將湧現出精英人物; 海外華僑、華人必定令人耳目一新!

 

轉載溫哥華中華時報的論壇

2003. 5.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