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站在底特律

師生千里來相會

從紐約機場飛到底特律的機場原來只需要一個多鐘頭的飛程; 未料美國境內的飛機經常誤點; 我真不知要如何向您表達我在紐約機場的驚魂記; 這都是因為語言的障礙與我平日生活上的不關心造成了停留機場九個小時才真正起飛到底特律; 在這個中間我幾經挫折像一個迷失路回家的小女孩

我與麗璿相會在底特律的機場已經是晚上九點, 一時那種如獲大赦的心情見到了麗璿才算吃了一顆定心丸; 真有投進了親人懷抱的溫暖的感覺.

麗璿帶著孩子中中開了一個多小時的車來機場接我; 好在我在機場用了我的水平思考與創造思考的辦法即時告訴麗璿, 飛機延誤的訊息; 不致於讓麗璿在機場來回的奔波與枯等.

坐在麗璿的右手; 仔細的端詳著她; 她已 從一個小女孩變成了海外留學生; 也變成了母親; 他這些年的努力與成就, 一直是我在他童年中的諸多表現裡, 早有過的期許已意料過的未來; 然而她後來的出國成長歲月與結婚生子的這段心路歷程, 我是全然不知情的, 要不是他有心的追蹤, 我相信我在夢中也碰不到我們有這個機緣在底特律重逢的; 這對我與麗璿來說; 真是一個感人的場景呀; 一路上我一直激動萬狀的回想著那< 三個蛋的故事 > 裡的十一歲楊怡; 想重疊在眼前為我開車走向回家路的麗璿; 這一切的往事隨著車輪的轉動, 一一的又重回腦海; 令我回蕩不已; 在我幾十年的教學生涯裡; 對麗璿的這份師生之情誼; 感到無比的溫馨; 尤其他面對的是一位僅教過他一年的小學老師, 為何我們還能接續前緣, 讓我感覺到杏林春暖呢!

看見中中; 讓我即刻聯想起<宏宏甩竿>裡的宏宏, 一個沉潛在自我領域中常常忽略現時生活中的孩子促使做母親對他產生適應社會的憂慮; 這也是麗璿希望我此趟來底特律, 能幫助他如何教育中中的使命之一

 

底特律中文教育訪問交流

到底特律之前, 我在溫哥華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也與此的中文學會的理事長段文琪女士有過聯絡; 也為我安排了緊密的訪問交流, 當天早幾天咪西根的中文報上刊登了這樣一則消息:

 

密西根中文學校教學座談會

五月中旬將探討中文教學訣竅

【本報訊】密西根中文學校僑教聯誼會,將於五月十五日始連續舉辦 三天的教學座談會。五月十五日及十六日二天是在南密中文學校及韋恩郡中 華文化協會中文學校舉行,擔任專題演講的談衛那老師來自溫哥華, 她曾在台灣多所學校任教,對教學教法多所研究,經驗豐富。

專題演 講的題目是

「讓孩子喜歡學中文的妙方」

「傾聽海外家長們的心聲」

五月十七日的座談會則在底特律華僑文教活動中心舉行。

主題是

「如 何活用華語課本教出文化的特色來」

「維持開放教學的教室秩序有絕招」

「如何結合當地文化編寫中文的教材」

歡迎各中文學校的老師、家長們踴躍參加。

詢問電話︰段文琪會長

 

我無法在這裡向您詳細的一一介紹與敘說我在底特律的訪問與交流的實況; 可以說太豐富了, 一場場的交流活動與接觸到僑胞在海外如何發揚中華文化? 以及認識了一群為下一代不忘中文而在盡最大努力的中國人, 他們都為了自己的兒女既西方又中國; 希望能落實的在美國生活與工作; 又渴望能不忘自己是屬於中國人的根

 

密西根州立大學參觀

震撼人心的學術訪問

1998年5月

訪問教授: 東南亞自然科學教育研究 學者~ Dr. James Gallager

英語翻譯: 自然科學教育博士班研究生~楊麗璿女士

James教授: 半年前可否看過一個教育機構出的教學錄影帶; 那是<比較各國初中生的數學教學> 的錄影帶, 而自然科學教學正在製作中

Venus: 沒看過

James教授:其中選了一百個亞洲 歐洲國家的<中學教學>做比較; 選的學校不是明星學校, 而是中等的一般中學; 最後發現各個文化的差距, 反映在各教室中, 非常的驚人;尤其日本的教學看起來進度比較慢; 老師會提供一至四個較複雜的問題, 讓學生有不同的想法與做法; 進行討論; 最後由老師來做總結

Venus:喔! 是的! 這比較是屬左腦垂直式的深入探討, 但用了水平思考的多元討論方式進行引導

James教授: 但是美國的教室中正好相反; 在一節課中往往能探討五十個問題; 這五十個問題只是在找出正確的一種答案

Venus:是的! 恰恰相反,我們現在的教學希望用多元多角度的水平思考方式進行學習活動; 目的是要掌握到學習的過程後得到正確的答案

James教授: 舉個例, 日本的教室與美國老師在教室教幾何觀念的情形; 在日本是~

有三個三角形, 有兩條平行線, 三個三角形的頂尖, 都是在這個平行線上; 三個三角形的面積, 就都是一樣的;

這是一個觀念; 要教給他們; 在日本的教室中; 就用一個用河水來比喻的題目:

有兩塊地是某兩家人的, 如何能讓兩邊的地主公平的得到公平的地呢?

James教授:是的, 老師運用原有的這個觀念, 舉一個生活上的例子與難題, 讓學生分組去思考; 然後再到黑板上來跟大家發表與 討論問題

James教授:美國的教學情形卻是讓學生反覆的練習同一個觀念與計算; 不知道你有沒在美國看過這樣的教學? 現在美國老師已經很怕有像日本的學生, 於是提出問題來控制學生, 以免老師要回答不同的問題; 而像這類計算的問題較容易回覆 , 現在美國老師已經覺得像已有答案的問題, 教起來較有安全感; 現在台灣的教學情形有沒有像這樣的情況?

Venus: ; 在我未退休前, 台灣的教學一般像美國目前的教學方式, 按著課本的內容一步步的教; 而我個人的教學以及台灣曾提倡的 <新數學教學>精神是跟日本的教學很雷同的

James教授: 亞洲的經驗認為是杜威的思想; 在日本與台灣可能是由於有一個中央體系來決定方向, 較容易推展; 在美國卻不同了; 在美國有一萬五千個不同的獨立的學校教育機構與體系, 自由運用不同的方式; 但是, 現在我們發現有個很有趣的現象; 日本與德國均屬於中央體制的國家, 而美國卻是各自獨立的系統; 照理美國應該會像日本的教學型態; 卻沒想到美國個體系教學的型態幾乎是我形容的教學方式了; 因此在我認為教育的體系不能影響到教學, 一定有一個更深的原因促使文化的不同

Venus: 我很驚訝美國的開放教育已經轉了方向了, 以我所知, 台灣與東方的教育變革都是參考並依據美國的; 而美國今日竟然用東方人原有的教學方式, 令我震撼而不得其解

James教授: 凡是希望教育改進的人, 都知道教育要多元化; 但是教室裡的老師同樣不願意放棄這個比較傳統又能一教就得到正確答案的傳統方式, 我認為要進行多元化的老師要付出很大的耐心, 師生之間要先有一種共識, 如果老師與學生之間沒有默契與共識之前, 還是採用東方人傳統式的教學來得有效果

Venus: 是的; 這樣老師容易具體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

James教授: 美國的開放教學應已屬目前美國的傳統教學;現在讓我發現並在思考的一個問題 : 事實上據了解與調查一般的諾貝爾得主; 他之所以能成功與登峰造極; 他們從小都應受到完整的教育, 不只是開放也不僅是東方人的傳統; 這些得先 受到過完整的教育, 卻未必能在當時有所表現或被忽略; 但是這個基礎與學習的系統也未必能促使他在現時中有所凸出與成就; 但是他很可能是從別的系統中脫潁而出的;我們表面上看這個新教學雖然鼓勵學生參與, 老師想要求學生學習得更多更深; 但是有的學生當時並不想要學習時, 是不是就會是一個問題? 那麼在傳統開放中學習的學生, 如果喜歡的, 可以保留和成長他的創造性, 成為諾貝爾的得獎者; 如果是不喜歡這種開放傳統的形式; 而自棄的話; 有可能成為一個犯罪者

Venus: 唔! 難怪許多人說近年來美國的開放教育促使許多美國孩子不是成為天才, 就是白癡與文盲. 這樣說來......

James教授: 我也有同感; 在科學教育上我也思考這個大問題; 學生在教室裡到底應該學什麼? 他的學習目標應放在哪裡? 我們在傳統的開放教學中, 老師常常設計了一些學習活動, 讓學生自由參與, 但是老師如何掌握學生應達到的目標? 學生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得到 能力?

James教授: 您的想法應是依據一個能力學習一個活動, 一個能力達到了, 再設計下一個能力活動

Venus:培養一個問題的討論活動, 要先找出培養的各種能力; 以及各能力應運用那種最有效的方法來, 有了研究問題的動機, 老師如何引導他用什麼方法呢?

James教授: ......

Venus:請看我曾研究過的<科學基本能力的統整表>; 如果用他來一個一個培養, 在學習過程中每一種能力都要安排活動讓他學習到能力; 這樣有依據的學習他的基礎能力自然學習得堅實

James教授: 聽起來你的情形是這樣的; 當要研究一個螞蟻的問題, 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尊重他們認為的設計研究的方式與解決方法來進行研究可能略為不同; 很可能第一組達到123 目標, 第二組達到的是124 目標略有不同; 但都同時會有一個大發現, 在這發現的過程中都讓學生有一個運用各能力的機會; 看起來你的研究有點像這種學習方式 ; 在做的過程中得能力

Venus: 是的

James教授: 您認為學生應先要獲得基本能力才能進行研究; 我認為基本的想法據我了解美國老師也同樣有這種想法; 可是我們又疑惑這些學生是否真的能達到某些目標呢? 仍感到非常的疑惑; 許多老師又認為做研究需要許多的能力, 因為許多學生還沒有這些能力讓他做研究 ; 而這些研究應讓大學研究所學生去研究才對

Venus: 我個人認為我設計與統整出來的所有科學與思考的能力學習流程; 事實上應依據這些能力的難易程度, 分成階梯或是在某個階段應做反覆多元的練習思考 討論和操作, 在指定的能力範圍之內任由學生來自由選擇與運用, 最重要是這些能力都有編號; 無形中就掌握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了

James教授: 以前老師認為學生的研究活動不適宜學生學習; 有的老師卻認為有一些大的研究活動來讓學生學習 研究的方法; 所以老師們常在這兩者中做選擇; 我們也認為許多設計的能力也應漸漸地建立起來; 我個人認為一個好的教師, 都應有 < 設計活動的能力> 以及<引導研究活動> 這兩種能力來建立教學的系統, 但是目前有許多老師他沒有教學的經驗; 在教室中討論與研究問題, 結果看不出什麼效果而亂做一團; 他們覺得很難控制; 但是如果課本中提供各種活動讓學生一樣樣的去操作; 這樣似乎很容易讓老師幫助學生過完這一天; 只要照著做做做就一天忙完了; 起初不覺得, 後來漸漸發現這樣做也無效果, 有許多年輕老師喜歡學這個, 可是呢! 學到後來仍是覺得不管用而無效; 我認為這就是現今美國的教育問題

Venus:我個人的想法是認為這個問題應不是問題; 解決起來並不困難; 例如老師提出一個大問題或依據此單元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 老師可依據此問題來選出幾種適合子題培養的能力, 然後讓學生依據大問題提出幾個值得思考與研究的小問題, 老師再鼓勵學生運用這些問題去培養各個不同的能力, 這樣學生的學習活動就在整個能力的掌控之下了.

James教授:在我所認識的美國老師都沒有這樣的能力去做這樣的分組進行; 雖然他們能依據這種方式進行小問題的討論與研究; 最重要的是如何將小問題能再回歸到大問題, 來作整體的應對與綜合的統整; 得到一個操作型的定義; 一般老師似乎都沒有這樣的能力

Venus: 一般老師都沒有受過這種訓練嗎?

James教授: 可以說沒有吧! 作為一個師範學校的學生應該會有心學習這樣的能力, 但是還有許多的老師自小就是像這樣讓他們自己去摸索, 覺得很好玩所以他們也願意用此種方式帶動學生; 卻很難引導他們的學生做好歸納統整的能力(也就是有收放收的能力)

Venus: 你們的情形正是開放的問題; 而我們的問題正是傳統的問題

James教授: 這在我們會覺得是很困難的問題; 因為目前的教授們都還在學習如何做總結與統整; 讓學校老師來帶動本身就比較複雜; 讓最好的科學教育老師與教育專家來共同的帶動是頗具有挑戰性的, 如果有幾位老師很在意這個能力, 有心學習要達到這個境界而不知怎麼做的時候; 或許教授能幫一點忙能讓他學到這個能力; 但是一般的老師不願意學習最後的統整能力, 他們已很滿意自己的這個教學方式; 不想學這個; 那麼你想給他們卻是相當困難的; 尤其作為一個大學教授來說很難有機會告訴老師們什麼是最好的? 什麼是需要再來學習的

Venus: 可是據我所知在加拿大 美國以及一些先進的國家; 都已經將開放教育與學習的多元化從幼稚園開始一直到大學的博士班研究所, 都是依據這個教育理念來進行教學活動的; 而我個人在這些年的教學生涯中也深感一個老師的統合能力非常重要; 尤其是要能帶領學生從演譯到歸納; 從多元的探索能回歸到原點上來, 從結論獲得到定義; 這才是完整的學習; 完全的教育; 而我檢討自己, 也深深的感覺欠缺了這些統合的能力; 因此會有放牛吃草無法與學生合一的失落感; 往往民主過了頭, 學生不認為綜合討論與歸納的重要性, 而讓學習的各點灑了出去 , 因此有收不回來之嘆; 難怪教授也會有如此的憂慮

James教授:你所說的, 在美國有些觀念上的困難; 這裡的老師都認為老師不應該將時間浪費在教學計劃之中, 而應該放在如何運用已設計好的教法去教好學生;老師並沒有多餘的時間來思考與計劃 ; 全國有一萬五千個學區要讓每位老師都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很不容易

Venus: 我認為這是一個老師的基本觀念的問題; 台灣已經發現了這些問題; 以及有此能力的需要; 因此要老師再進修; 尤其教師們能影響教科書編串指引的那部分; 以及影響到評量如何教?如何考量? 只要他們的想法有價值; 就有參考與改變的可能; 而在美國, 恐怕因開放性的多元化, 所以很難能夠找到一個共同支持的管道

Venus: 我個人覺得教育當局如果能真正的懂得用玩具與教學的教具來教學; 那麼每一種教具和玩具像維他命一樣編成A B C D...... 就能掌握到學生的能力, 只要學生都玩過 用過這些教具, 玩具; 讀過這些能力編號的教材; 自然就培養了某種能力

James教授:學習必須要有動機與過程; 而美國的每一個老師都有權利自己決定用哪一種教學方式來教學; 如果出版社出版的書, 首先要老師喜歡編的書, 而不是要教授喜歡, 所以在廣告時做得吸引老師們的注意, 事實上又編得不是多麼的有內涵

Venus: 啊! 的確! 開放教育與開放教育的體制, 的確會有這樣的問題發生, 老師的素質如果較低, 鑑賞的能力不夠 的確會影響教學的內含與水準; 是值得令人隱憂與深思的地方啊!

 

 

待續

與海外留學生座談

底特律的中文學校

今日華人在美

我的表弟與弟媳

ル肸y談

底特律的中文學校

今日華人在美

我的表弟與弟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