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遷移與融合路線

 

{ 文化的融合 }

巴比倫文化與希伯來文化的融合

 

亞伯拉罕從巴遷至希伯來 埃及文明與腓尼基文明的融合

埃及第四王朝(前2613-2494)16世紀已廣泛貿 易, 在波斯灣, 西元前538年受波斯統治,此後 亞歷山大 埃及人確立對腓尼基大部份的宗主權。

埃及文明、西亞文明與希臘的融合 西元前1493, 有神仙般的腓利基英雄卡德馬斯 開創底比斯城, 努力輸入腓利基文化(今黎巴 嫩、敘利亞、和以色列媲鄰的地區的古名屬迦 南人的後裔) 有埃及豪傑西克羅普斯, 率民 希伯來文化與埃及文化的融合 約瑟被賣到埃及為奴開始 希臘哲學思想與印度思想的融合 亞歷山大東征之後 公元前六世紀, 波斯席捲大夏、亞述、巴比倫等地 大流士一世, 更進而征服楗陀羅, 將其地淪為第二十行省達百年之久。

亞歷山大王在西元前三二六年進軍到西印度時, 帶來許多希臘系的藝術家來從事文 化工作之後, 紀元前一世紀, 印度、希臘藝術便在印度河為中心的地方發生到一世紀半 , 首創表現釋迦牟尼的佛像也產生了。

當時由西方導入希臘文化的中心為健陀羅(Gandh ara) 在中印度北部, 古時為印度與希臘之交通要點( 現屬於巴基斯坦 ) 後世在此地發 掘許多石雕美術, 其作風以印度傳統藝術吸收希臘及波斯特點使佛像雄健豐麗。

將印度希臘式雕刻總稱為楗陀羅雕刻。

所以此文化是綜合了希臘、波斯、印度、阿富汗 等文化, 並將這文化受阿育王派佛僧四出傳教, 形成各種的佛教宗派和藝術。 初期佛像的服裝、面貌都帶有希臘的作風, 如同阿波羅神像一般。 又如部份羅衣貼身的飾紋和天人的飄紗飛帶源自波斯遺風 佛像頭上如珠般的螺結文飾屬 [尼洛] 文化遺蹟 以恆河為中心的印度地方亦受此刺激, 也開始造佛像, 但這地方未受希臘樣式的影響, 乃純粹的印度樣式發展, 其代表樣式為株兔羅美術。 (Mathura) 現在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基、拉哈爾、塔庫西拉等博物館可以看到。 佛教藝術的興起與楗陀羅藝術關係密切 希伯來文化與希臘文化的融合 耶穌死後使徒行傳開始及耶穌死後七十年在埃 及亞歷山大城融合 印度文化與中國文化的融合 唐玄莊去印度取經 中國文化與中亞藝術的融合 敦煌石窟 [敦煌的壁畫] 藝術除 [莫高窟] 外 還包括西安縣南一百四十里的 [榆林窟] 、[小千佛 洞] 以及敦煌西南的 [西千佛洞]。 張大千所臨的敦煌壁畫, 其中部份既摩自萬佛峽 [榆 林窟] 的。 (肇自隋唐) 唐窟 三、五代窟八、宋窟十三、西夏窟四、元窟四、清窟九、.....風格與敦 煌極相似, 保存良好, 極能見唐人描線的雄勁和色彩的簡明清新 [ 莫高窟 ] 瓜州南十里,黨河經其陽, 向東北流, 東麓有千佛洞, 山下有月牙泉 敦煌的千佛洞由唐至元代通稱 [莫高窟], 洞窟有上下排列三層, 如蜂巢 當年所建的大殿一半為嚴洞, 一半為廟堂 [ 千佛洞 ] 洞中有一千以上的佛像, 故名之; 大多數窟中有璧畫, 壁畫的內容如千佛、淨土經變、 曼陀羅說法圖, 每一圖有成千上百的佛像, 時人名為 [千佛圖] , [ 敦煌石窟 ]

[敦煌石窟] 的營造時間最久長, 最初的開鑿是四世紀初葉, 經北魏、隋、唐、五代、宋、元, 經過一千年的長久的歲月所營造, 共開了四百多個洞 窟, 如將貫連起來長達二十四公里; 真是舉世無雙的藝術寶庫。窟內有莊嚴的壁畫。 220 窟 初唐時代的 [維摩詰經變] 的描繪最為傑出。

[ 雲岡石窟 ] 始建於西元450 年, 自北魏時代, 五世紀末至六世紀初時期營造的, 時間較短。是北魏全盛期建於大同。 毀佛窟 第一次滅佛的是北魏 第二次周武帝迷信道教, 毀滅佛教 第三次晚唐武宗會昌五年, 下召滅佛, 毀天下佛寺, 此為佛教 史上三武之禍的第三法難。

第四次五代時後周世宗顯德二年955年毀佛, 廢佛寺, 毀銅像 以籌錢 [ 龍門石窟 ] 始建於西元494 年, 經 240年時間開鑿, 是北魏遷都洛陽, 國勢漸衰時建的 [ 大定石窟 ]

民國三十四年楊家駱教授在四川大定縣發現的石刻, 其開鑿晚卻能比美於前 廟堂佛像的類別及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