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山外山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這涯,地之角……

 

一個屬於天之涯,地之角的小小世界座落在臺灣東南角的一個小島,青翠的山巒靜得出奇,卻總是夠

不著白雲的關懷,呼喚不到倦鳥的依歸,這座特別寧靜與落寞的島嶼,就是  。

千萬年來,太陽無私的在此日出日落,海水也無知的衝擊這個島嶼;島上的雅美人,一代代在此延續

著生命。如今島上正在實施環島的十大建設計劃,不久的將來, 嶼不再有茫茫的默認,燈火即將劃亮滿

山遍野,文明的"插座"已掃裝在雅美人的心坎兒裏,就等那開關一開,燈火即滅減了島上的整個原始風情。

您可曾想過,"文明"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十年,廿五年……所能直線提升的嗎?假使沒有經過進

化的過程,是不是屬畸形的文明呢?他們原來都擁有自己的生活模式,有自己的文化腳步,就因爲人類的

那份同胞愛和同情心,在不知不覺中用現代的物質文明,侵略了他們純樸的精神領域而不自知啊!

目前島上居住了三千左右的雅美人,原是大馬來族人遷徙時,零星遺留下來的。這些民族大約于紀元前第

廿五世紀開始,從我國南方移經北越,柬埔寨、南越,然後作扇形的散佈各地。

雅美人自從與馬來民族斷絕思想和貨物交流之後,就好比漂石,聳立在現代潮流中,仍繼續過著石器時代

的生活。

在他們的生活中,男人築屋、造船、捉魚、舂小米,開墾田地和撿拾柴火……女人烹煮簡單食物,用鐵棒

在芋頭田裏除草和翻挖土壤;在陡峭的山坡上種植地瓜和小米;或坐在紡織椅上,依傳統的樣式織布……

在他們的天地裏,不知道什麽是戰爭,他們最大的享樂就是唱他們的歌,跳他們的舞,捏他們的泥娃

,刻他們心目中的船;穿他們的珠珠項鏈兒……他們把夏日涼臺當成了"交誼廳"、"聚會所"以及"聽濤

營"、"眺望台"……這樣一個未凋零的無爭社會,不也正是現代人一心向往"返回自然的夢"嗎?而我們又

怎能說 嶼不是現今的"桃花源"呢?

其實,雅美人的住家,原來就是人人所夢想擁有的-- 一棟適宜居住的房子。他們把一棟堅固的"冬日屋"

深深築進山坡裏,讓屋頂剛剛凸出地面。"夏日屋"築在木椿上,屋頂稀稀疏疏的幾把乾草,盡可能在周圍

加上石板,高度正好可以防最小的孩子跌下去,還有溫暖的"春秋屋"築在屋頂剛好浮出地面的部分;前後

可以打開,裏面鋪著寬闊的木板……可想而知,雅美人只需要很小的空間,就能享受"住"的情趣了。

雅美族人有如此冬溫夏涼的屋子,又是從他們經驗中所傳遁下來的蓋屋方式,我們爲什麽要用那既潮濕又

灰不隆1冬的平民住宅替代?爲何要以我們的生活標準與角度去改變他們原來的生活方式呢?雅美人是喜

愛鮮明色彩的,而我們爲他們蓋建的屋子,使他們的自然生活消失了;冬溫夏涼也不復存在;更缺少了色

彩的美感與快感。難怪老一輩的雅美人,仍眷戀著他們的老窩兒,對新居産生不了興趣,加上他們沒有習

慣用桌椅吃飯,睡在床鋪上……他們所擁有的仍是"家徒四壁"而已啊!

如果,我們真要爲雅美人著想,我們是不該打破他們自然的生活,他們有用自己方式生存下去的權利

我們所能做的,是幫助他們把原有的住屋蓋得更牢固些,色彩表現得更鮮明些;凡是以後新建的住屋,都

仍要照著他們獨特的風格來設計,甚至於來此觀光的遊客們,也都要嘗嘗住這種房子的風味兒,過一過石

器時代的生活,而不是把觀光飯店的氣派、豪華搬來此地作爲吸引觀光客的"餌"(島上已有兩座高級現代

旅館供來此觀光之用)。

如果我們也能從教育上去著手,讓 嶼的雅美人懂得衛生的重要,減少疾病的苦痛,那是必需也是可

行的。在學校中,經老師的輔導,能使學童的純樸手藝表現得更突出,音樂舞蹈得有變化些,但不失

原來的舞步與音調;同時教他們如何的愛自己的鄉土;給他們充分的信心,信任自己的同胞並不會因

他們的落後而歧視他們;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步調也有它可愛又令現代人向往之處……最起碼,要有

人積極的呼 遊客們,不能再因自己的同情心而無形中培養了他們那種"行乞"的行爲。

尤其當雅美人嘗到了香煙的癮頭以後,就喜歡不勞而獲了,我們爲什麽不鼓勵他們用交換的方式?他

們不是會捏泥娃娃、刻小木舟;在海邊抓貝螺;爬到椰子樹上采椰子嗎?他們也會捉魚,他們也會穿項鏈

兒呀……爲什麽不多輔導他們用自己的斧頭藝術生産完樸的手工藝,與遊客做直接的交易呢?既可悲又可

怒的是,人每見到比自己差的,高人一等的自尊,與想占對方便宜的本性就即刻引發出來了。我親

眼見

到當遊客們來到那較原始的村落時,一些佝僂的雅美老人,上身赤裸著,腰間只系著兜巾,用一種極

暖昧的笑容,把手指放在掉光了牙齒的嘴邊,模仿抽煙的神情

客不忍的把口袋中的香煙,全掏給了他們;一些不知清潔,滿臉泥濘,腳上長了膿瘡的小手喊:

"給我五塊啦!……給我一塊好啦!……先生給我、給我好不好啦……"一個個像揮不去的蒼蠅,跟著遊

客窮扯不放……這就是人類的一種自尊、同情心,也造成了今日蘭嶼雅美人老少的縮影(在五十年前,

他們對人伸手行乞尚很陌生)。這種現象目前一直在老人與小孩之間擴散,再這樣下去,雅美人的下

一代第一個改變的可能就是從此看不見一個肯自食其力、自給自足的雅美人了啊!

爲了避免人性的"貪"、在島上繼續蔓延,我們是否也要先一步注意到維護雅美人的權益?就如蘭嶼原

來以産"烏木"、"蘭花"爲特色,如今已早被連根掘盡,但是,雅美人可曾因而受益致富?那遍地幽雅

的蘭花,是誰挖掘了去而發了橫財?他們捏出來的娃娃,是否該有個合理的價格?以免商人或遊客從

中剝削了他們的勞力金錢,借機榨取他們的"便宜"。

眺望著遠處美麗的海灣與奇異的巨石,心中激起了如海水沖向巨石般的浪花。他們原都不是我們心中

想牧的"羊"啊!但是眼看只只"羊兒"在迷失方向了,我們能爲他們做些什麽呢?現實逼使雅美人即將

放棄"石器時代",大步的推進"現代"來。但不知道,我們今後會不會把那些穿了西裝,打著領帶的雅

美人,當做動物園的猴子那般扔香蕉、花生給他們吃?或是我們真能夠接納他們,站在同一個高等動

物的位置上?

最後的一次散步,是我最大的收穫。因爲我發現了張曉風筆下的"蘭恩幼稚園",那位矮小、溫和又具

毅力的蘭恩負責人--林茂安先生,他正帶領老師們在積極的準備開學、編擬教材,佈置教室,討論新

學期的新計劃……他們知道一切都得往下紮根,無論是衛生習慣、鄉土觀念、培養自信心……都得從

幼兒開始學習。所以,他們在此默默地流著汗,揮灑著生命的""。我從那不到四席大的辦公室裏,看

見一個個充滿希望、打足"信心"的拓荒人,尤其是在那小小書架上,擠滿了中外名著和啓迪人生的哲

理書籍,可見他們的精神世界是多麽富足哩!

海水仍是在無知的衝擊著,夕陽仍是守信的落進大海,有誰知那大海的水如何變"戲"的嗎?這個世界

上就有一些聰明的人認爲的"傻子",不斷在爲大海撒下生命的""啊!您聽過"精衛填海"的故事嗎?那

都不是神話了,這些故事正在這些人的頭頂上發光。
哦!中國的史懷哲啊!原來你們一個個都躲在夕陽山外山的"蘭恩幼稚園"裏。

 

71、7月刊登於
益世雜誌 第二卷第十期
本文被選為中國文選的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