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

訪問大陸教育的開放

我看中國的教育改革開放

 

@ 八月離職世界宗教博物館, 九月康軒講師停辦, 休息了三個月後, 心未能安於現狀, 決定回溫哥華前去大陸北京 上海探親並藉機認識大陸的教育改革開放, 我是怎樣有此機緣能與北京教育界接軌的呢? 這是一次奇妙的邂逅, 請您慢慢聽我道來:

一次奇妙的邂逅

我曾於2001年十二月八日在康軒文化公司參加台灣的教材研究發展學會舉 辦的 < 課程統整國際學術研討會 >, 會上聆聽到中國大陸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朱幕菊以及劉堅處長的< 大陸地區課程統整的理念與實施 >以及日本 香港 課程統整的理念與實施後, 相當的震撼

原來台灣在教改, 中國大陸也在教改, 日本 香港竟也都在教改, 這不顯示證明亞州均在教改了嗎? 也表示兩岸三地都在為未來的教育鋪路了呀?

當我聆聽了朱司長劉教授的報告後, 對她們的教改精神與完整的數據以及對教改的推展精神可說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中國大陸也在教改!? 真是不可思議呀! 國家這麼大的土地這麼多的人民, 如何推動一種嶄新的教育觀念? 又是如何實施推動的呢?

尤其當我聽到他們勇敢的說: 中國大陸的教改已經成為一條單行的不歸路了; 因為我們必須與未來的世界接軌……當時心中暗嘆: 真是好勇敢的一列教改隊伍呀!

2002年九月, 康軒暫停了講師服務的服務; 我與世界宗教博物館的一年半載的合約只履行了六個月, 卻因經濟的不景氣, 中途解約; 心中的失落與挫敗感 當時的心情已很難再接受另類的工作了; 當我發現如再繼續留在台灣, 一時已很難再有我發揮的空間了; 我該何去何從呢? 想起孔老夫子的周遊列國; 這股知其不可為而為的精神此時直湧心坎兒, 激起我無窮的勇氣與信心; 近十年的加拿大隱居生活; 人生的舞台不能打烊關燈呀! 人生有如一盞走馬燈; 當處在突變的角度裡時; 不能一直眷念原來的腳色呀 ! 縱然努力的學了這麼多年的老莊, 處在這個亂世, 如再繼續扮演老莊下去, 就算是真正的在逃避人生了, 而我的心願 我的使命敢感似乎一直在督促我正逢其時, 我應該重拾孔老師的腳色; 去周遊列國, 就是訪問交流失敗也在所不惜啊!

此刻, 回想十三年前在上海的一幕幕因緣際會, 即刻重播腦海, 留下的無盡懷念與完整的全套訪問資料, 尚珍藏在家; 一直未曾公諸於世; 彼此的深刻友誼與相知, 卻因紙短情長, 新移民的老莊生活而像斷了線的風箏失去聯繫; 十三年來未再回鄉去探望過他們和親人; 如果再要失去這次動念的機會, 恐怕又不知要再等到何年何月才能重溫舊夢了?

因此我要赴大陸探親, 順便去北京 上海訪問, 認識大陸的教改之心沸騰起來, 我要直接投入他們的教改; 去體驗大陸的教育改革與開放, 竟成為我再出發追尋的燈塔, 也成為我一條嶄新的不歸路了

於是我提起勇氣找出劉堅教授的名片, 與北京連絡, 經劉教授的支持, 我擬了去北京後, 心中渴望的訪問交流內容綱要與觀摩計畫, 以及示範教學的內容; 此時, 我的伯樂徐喜美老師感念我的這份大無畏的精神與那股博愛情懷, 主動說要陪我同行; 遠在美國德州的田婉華老師也願到北京去與我們會合, 共襄盛舉; 我們三人的著力點不同; 我重點在語文領域; 徐老師重點在自然科學; 田老師關心音樂教育擅長心理輔導; 原一切安排妥當; 未料臨行前徐 田老師因臨時家中出狀況; 未能照預定的計畫三人行; 而我的去向已定, 抱著是一條人生不歸路的意念勇往直前了.

何況北京有我的親人在期待我去團聚呢!

我的堂哥與堂嫂

我終於在2002年十月二十四日踏上了首都北京 , 與我在海淀區航天航空大學教博士班的堂哥談展中一家人團聚了, 十三年的相隔並未隔斷彼此的親情與血濃於水的親密關係, 也未削減遙遠的思念, 堂嫂已從大學退休了; 而堂哥卻仍孜孜不倦的守在科學的尖端; 專心致力於航天通訊的雷達設備研究; 已到可退休年齡; 但是這個棒子尚未能放手的交出去; 在與他相處的日子裡, 親眼目睹了堂哥把一生的歲月投注在航天大學中, 莘莘學子, 無怨無悔的全心一意的專注在為國家造就尖端科學人才; 與他同住一個屋簷下, 使我能透視了他的生活起居與人格的特質, 給予我莫大的啟示與效法, 我真以堂哥堂嫂為榮; 更對堂哥堂嫂的單純及自強不息的專研精神, 以及不為物質與繁華所動, 年年如一日的堅守崗位, 過著最簡樸的生活, 讓我發現一個真正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他活得是那麼的充實又有價值, 在離開北京返加國的前夕, 我們挑燈夜談, 彼此交心鼓舞, 我真心的對堂哥說:

堂哥! 您是我們談氏家族中的典範; 我的標竿, 我以您為榮; 我也希望我在我們家族的女孩中, 也能以您為榜樣, 作出典範; 有朝一日我來北京定居的話; 我最大的願望是與您作鄰居, 因為, 您雖從事尖端科學教育; 我熱衷語文教育; 我們卻能超越到更高的終極層次去關懷世界的未來; 能作心靈的交流; 多珍貴呀!

第一次接觸的滋味

經劉教授的牽引, 首先拜會了北京師範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的研究中心, 以及心理系的蘆詠莉教授和康長遠中心副主任, 編輯宋振韶博士, 北京師大出版社張洪玲編輯以及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科學出版社的王薇副編審, 作初步的交流與溝通並安排訪問參觀的活動時間, 蘆教授的兩位優秀助理武小姐與丁小姐也在場, 我推來了滿箱的交流資料與參考材料; 其中有我已出版的著作; 我的照片專輯; 我在台北收集的珍貴資訊; 以及在慈濟義賣會上買的環保衛生折筷子; 最寶貴的是我的一張張交流 訪問的大綱; 我都傾囊而出, 留在那裡, 任由他們參考, 之後; 與他們共進午餐

10月31日 參觀北京師大附小二年級語文教學 非常驚訝老師能在一節課的教學進行中緊湊又有計畫; 學生的反應非常熱烈, 尤其是在課堂中我看見了師生的民主多元 鼓勵 豐富 快樂 智慧的快樂學習與老師引導的親切態度; 同時發現他們編的教科書非常豐富又有內涵, 並觀照到世界各國的文學, 她們選的教材屬精選的, 不是由編輯群自編的, 內容像是在教資賦優異的學童而個個都甘之如飴, 興趣盎然

 

一場內容深究的示範教學

11月1日 接著二年級的教學, 由我作了一節內容深究的示範教學, 附小的語文科老師們以及北京師大出版社編輯部的同仁們均來觀摩我的教學; 我依據<天鵝大蝦與梭魚> 的內容, 預先設計了八個主題, 一一寫好題卡與設計小組的討論紀錄表; 引導各組進行分組討論.

老師依據各組的號碼, 機動性的分派工作, 如: 每組一號作小組的主持人, 三號負責紀錄; 二號出來依據紀錄報告討論的結果; 剩下沒有被分派到使命的小朋友, 也有出點子 發表意見的任務; 必須在最短的時間裡討論完成; 或是需要就這樣; 僅僅在四十分鐘裡, 每個孩子能接收到八種不同的資訊, 或是討論同一個主題可以獲得多元的答案; 從我的經驗中我越來越發現, 這種分組討論, 是踏出民主多元的改革開放的第一步, 只要引導得當, 五歲孩子就能進行分組討論的學習; 一直到老年人也一樣的一針見血; 成效斐然

與北京師大教科書編輯小組座談

中午 與教科書編輯小組吃午餐, 餐後作教材編選的座談交流對話; 有師大附小的談玉文校長 兒童文學教師陳揮老師 有退休的陳錚老師以及張老師 楊炳輝 鄭國民教授等 鄭國民教授看中我的觀念竟與他們同步, 有意推薦我去成都參加該地 舉辦的課程改革研討會, 我欣喜的馬上答應下來, 覺得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同時表示我們有相像之處與相通的觀念 主編馬所長聽了我的說法, 也心有戚戚焉, 直覺的表態有意留我下來跟大家一起編5~12冊教材 說等我從成都回來要與我好好的商量留下來的細節 在這次的訪問中, 因為劉教授的工作繁忙; 這次的活動安排者是 師大心理系盧教授, 盧教授主導並推薦我去觀摩另一區的語文課程改革的教學大賽, 看了低中高的語文科教學, 發現中國大陸教改已有深厚的基礎, 下午與科學教科書主編郁波女士和王薇老師作科學教育的交流, 彼此留下美好的回憶

成都川師大的劉永康教授來電邀我去做一場演講, 我們決定的講題是: "不花錢的教學藝術" 並且他要我做示範教學, 啊呀! 美夢成真了

充實的學習與觀摩

11月10日 與姪兒談榮去孔子廟, 拜見了孔老夫子

11月11日 晚上朱司長朱菊怡及劉堅教授約我到崑崙大飯店晚餐, 有盧教授和鄭國民教授以及教育部的武教授 六人, 非常愈快, 朱司長的風韻與對教改的執著, 衷心感到無比的欽佩, 遺憾的是她們都太忙了, 我只能從旁的靜聽他們說著教改的事, 插不進嘴, 對她們如此認真又用心的為教改奔命, 並付出自己的時間與青春, 可不是! 除我之外, 在座的都是博士呢!

11月12日起連續觀摩了各年級的與文教學, 以及語文總評課! 原來只由一位專家講評各節的教學好在哪裡? 缺點在哪裡? 應如何改進? 均有憑有據的評論得令人折服

11月13日經盧教授的推介讓我去參觀民辦的私人明光小學的低年級語文科教學, 由李新月主任帶領拜見了劉永勝校長, 並參觀了教學, 課後座談有石家莊來參觀的老師們以及寧波來的老師, 由北京教育學會培訓中心馬瑞芬副主任帶領, 會中未料向我提出有關如何教古詩的問題, 均以我為回答的中心, 我在沒有充份作心理準備的情況下, 我自然的況況而談錶我對教古詩的一些看法與做法, 當場並有錄影 感覺受到大家重視與肯定; 會中並認識了武瓊輔導主任並一同共進午餐, 彼此談得很投機

下午, 參觀她們的高年級音樂教學, 在教室中教音樂! 只有一台簡單的風琴, 但老師教學非常有吸引力, 學生非常熱情 將手中的東西要送給我, 我沒帶禮物, 最後我用<楓葉>這首詩 朗讀後送給全班作紀念

 

給全班作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