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圖書館教育

談衛那 著

2003年 4月

 

來到加拿大, 生活在加拿大的人, 如沒有進過加拿大圖書館, 可以說他還不能成為真正的加拿大人.

加拿大的圖書館有很多的教育功能; 正如台灣的中央圖書館以及 社區圖書館, 都在發揮社會及社區教育的功能; 極力推動社區教育並發展成為加國文化的中心

加國人喜歡閱讀; 大部份的人都有閱讀的習慣, 但是家中的佈置, 倒是很少看見家庭的布置是屬於文思滿書架的, 因為加國國人或許會認為沒有在家裡成立家庭圖書館的必要 , 這樣會浪費金錢與空間, 也不方便別人來分享, 他們並沒有書香門第的觀念; 同時他們從小就已養成了上圖書館借書回來閱讀的習慣; 尤其加國無論是鄉村小鎮, 都有豐實的圖書典藏供加國人借閱; 機關學校也有專屬的圖書範疇; 尤其是特別眷顧到老人與小孩 以及盲人聾啞的不同需要, 對殘障的人士更是特別的鼓勵與支持, 不會讓他們出門不方便; 窩心的設想; 處處顯示出 對他們的體貼與尊重

圖書館裡不但有兒童的專門閱讀活動區的設施之外, 也有老人的閱讀借書區, 每本書的字體都特別加大了字號, 方便老人閱讀; 也有盲人的圖書室; 室中有許多點字的圖書以及豐富的錄音帶 ; 更有聽書的現代設備; 我常看見許多父母抱著一堆堆書回家; 我也發現許多老人一次借幾十本書回家去打發時間, 做為精神的食糧; 寂寞孤獨時的伴侶; 您一定想像不到圖書館允許每人一次借多少本書啊? 一個人一次竟然能借50本書回家, 只要一個月前還即可

加國圖書館不但舉辦多元的讀書會, 以及有關文化的交流活動; 每年都精選能推介多元文化的好書給國人並規定列為人人必讀的書; 正如 一位出生在加國的華裔作家; 他寫了一本三代中國人在加國的動人小說 < 紅牡丹 > 這本書; 受到加國文化界一致的推崇, 被列為全加國人民了解東方人必讀的讀物

除此之外, 加國圖書館的中文書也越來越多了; 為甚麼呢? 已有許多國內的熱心文化人隨著移民潮至此; 進到圖書館來, 竟成為東方人的文化沙漠; 看不到屬於自己語言的書; 激發了文化人的自尊心, 將家中不常用的書; 或已讀過的書捐獻出來; 供大家來借閱; 這種風氣一開, 中文書就越來越豐富了

慚愧的是我個人還是捨不得將我的藏書捐出去讓大家來分享; 因為它們都是我及時的顧問; 是我最知心的一群朋友; 是我在台灣與中國大陸精心精 選過來的; 是跟著我們家人一同移民過來的;每一本都有閱讀與參考的價值; 尤其我喜歡藉著一個主題聯讀不同的版本, 不同作家的書; 我吸取的是各書中不同的觀點, 卻往往將知識部份留在書裡; 所以我的書仍需一本不少的留在家中待命我來聯讀他們!

在此我聯想起我有一些經驗, 恐怕是值得提出來向大家分享的:

自從我從事寫作以來, 我已出版了十幾本書. 猶記得我在1984年赴歐洲旅遊時, 我曾帶著十套我的新書: 散文集< 愛心箭 > < 兒童作文欣賞輔導 >; 小品集< 何極篇 > 以及外子的格言集<信心石>;想順道將它們送進各國的圖書館去; 做為我的文化傳播之旅, 也希望旅居在海外的人能夠借讀到中文書; 當然; 我還存有其他的希望; 遺憾的是每經一個國家的圖書館, 幾乎都是關門的, 因為八月正是暑假的度假期; 最後我只好在海外用郵寄的方式, 花去了我大把郵費, 是否能如願以償的完成文化的使命? 大部份沒有下文; 只有一兩個圖書館有了回信, 感謝我的捐贈.

定居加拿大溫哥華後, 我也不死心, 我又將我的全套著作分成三份, 分別贈送到新建的 外表酷似羅馬競技場型式的溫哥華市立圖書館; 以及溫哥華的UBC大學裡專屬的中文圖書館; 再來就是我住的列治文市圖書館; 這全套書送出去之前, 我曾在一本書中的空白頁裡寫上一封短 箋,留下電話號碼; 意思是如果此書能感動您, 不妨撥個電話.

這些年來, 我先感動了我自己有這種癡心妄想的行為; 以致於意外的獲得了一些動人的迴響, 改變了我在溫哥華的命運; 事情是這樣的:

溫哥華有一個加華文藝學會要開年會; 朋友邀我參加, 在餐會上認識了一位老移民 ~ 劉慧琴姐, 相談之下, 知道她在溫哥華的文化中心做義工, 熱心的在推展中國文化; 她自己也是作家, 曾為台灣聯合報寫過老牌名星 < 蝴蝶的傳記 > ; 我們一見如故, 相談甚歡; 一時成為彼此喜愛的朋友

過了一段日子, 接到她的電話:

談衛那! 我在溫哥華圖書館裡竟然借到妳的書!

" 啊! 是嗎? ! 您借的是那一本呢?" 我驚喜又激動的說:

" 是妳花了十五年才完成的那套< 文思滿書香 >

' 太好了! 您看了嗎? 請您指教啊!" 我的生命被她燃著了

' 我發現您真有幾把刷子呢! 你對寫作既然那麼有完整的一套, 談衛那! 您應該出來為溫哥華的 華人做點 事,盡點心, 您不能天天躲在家裡太可惜了!

"劉姐, 如果有機會我當然願意啦! 可是......" 心中暗喜我在溫哥華終於有人真正肯花時間深入的來讀我了.

"我把您推介給溫哥華的文化中心, 請妳來引導溫哥華的華人寫作好嗎?"

就這樣我在溫哥華開始有了新生活的重心與目的; 我想: 既然自己已立定了志向要成為作家; 我總不能天天坐在家裡? !我的確應該將自己落實在新的土地上; 不能因為自己不會開車而天天繭居在象牙塔裡吐絲結繭編織著自己的夢而自閉了自己啊!

 

又有一天; 我接到了一通意外又意外的電話, 一股熱情從線的彼端躥過來:

" 你是談衛那女士嗎? 我是從溫哥華圖書館的公用電話打來的; 我是妳忠實的讀者; 我整天坐在圖書館裡 一口氣的讀完了您的書 ~ < 創造一個人>和書上的短箋, 我迫不及待的想打個電話給你; 告訴妳我好感動妳全書的內涵與創新的理念, 在我內心產生了極大的共鳴......"

這種意外的知音; 促使我這顆沉澱已久的心, 被她意外的撥動, 及刻飛躍起來; 急於想見面的慾望增高了, 我與他相約在列志文圖書館門口見面; 心情還真像是會情人似的, 唯恐陰錯陽差的錯過了.

當我們會面的一剎那; 我驚叫起來:

" 啊...... 啊呀! ...... 是妳呀!....沒想到我真的認識了妳......"

原來我們並不是第一次見面; 早在幾年前我就在哲學博士梁燕城主持的<文化中國>創刊的座談會上與她相遇過; 只是那時她在忙於發言, 塼注在傾聽海內外的專家學者們的文化言論; 並未注意到我的存在; 而我對 她的活潑 開放 又有自己見地的思想, 引發了我對她的好奇心; 很渴望能跟她做朋友, 可是在那樣一個正式的場合與面對這麼多學者專家的面前, 我膽怯懦弱得像一隻小老鼠; 不敢露頭角; 深怕自己說錯了話; 而怡笑大方.

有一天, 我參加了一個觀賞 "活著" 電影的座談會, 我又發現她也在場; 心中暗喜希望這回有機緣能認識她; 但是她活耀似風 光芒如日, 她的思潮與開放的人生觀 又再度的震撼了我, 我又錯過了給她看見我的機會.

沒想到, 我們竟是如此戲劇性的真正相遇了; 同是天涯文化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

 

請回目錄
請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