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芳鄰


談衛那

 

暑假中,我以一個從沒出過國門的人,到韓國、日本觀光。十二日的遊歷,所見、所聞、所感,本不足以作見證;但是回歸來的第二天,正掀起了美國傅高義談"日本第一"的熱潮,激勵我立刻提筆上陣,把它據實的敍述出來。不但想再肯定自己的愛國情操,也希望能喚醒民族的自覺,更期望提供給未來出國旅遊朋友們作參考。

一、人參國之遊

民國七十年,七月十九日,風雨交加的午後,我跟外子卻穩穩當當的到達中正機場。在韓航十五入口處,牆上挂著大幅的臺灣名勝照片,給我的感覺是"臺灣好,臺灣是天堂"。我住在這樣美好、富庶、安定的國土上,還有什麽不滿足的呢?今日出國觀光只是想更增強自己對國家的信念罷了。

由於颱風關係,飛機延誤了近兩小時才起飛。五時三十分,我們離地騰空的感覺,是百感交集的,尤其在風雨中起飛。

我正好坐在飛機的翅膀上,眼見翅膀把我舉起。一會兒,我們鑽進了雲霧裏,跟強勁的風雨對抗了一段行程後,頭頂上突然露出了蔚藍的蒼穹,已見不著颱風的蹤迹。但見那大大的、金光四射的太陽,像破散的蛋黃,那流汁正向雲層裏澆灌下去。

從臺灣飛到韓國首都漢城,足足飛了近兩小時,卻由於時差關係,漢城早了我們一小時。在漢城的八時二十分,我們安全降落在金浦國際機場。

想像得出,來韓觀光的中國人,他們的心情跟別國人是不一樣的;就因爲韓國接連著中國大陸。幾千年來,韓人跟我們有深厚的淵源,有親密的血脈相連關係。所以當飛機降落時,我感覺自己馬上就要回到老家,立刻見到自己的同胞似的興奮,激動起來。

走出機場,韓國的觀光社早已派導遊劉先生等在那兒了。站在面前的,是一張年輕幹練的中國臉,聽見的是自己的鄉音,我們都萬分驚喜,原來他是在韓國土生土長的華僑,原籍山東。

首先,他帶領我們去品嘗韓國佳品"人參雞",算是替我們接風(在飛機上已用過晚餐)。

從車裏向外看,漢城的夜晚燈火並不輝煌,市區的街道上,少見熱鬧的場面。劉先生向我們介紹韓國的歷史及文化背景,特別提到南韓是個能源完全缺乏的國家,尤其漢城的面積僅有六百一十三平方公里,卻有八百萬人口。加上北韓的共產黨是南韓人民心中最大的威脅,所以南韓人民生活刻苦、勤儉又很緊張。

此刻,我突然從遊覽車的玻璃窗外,看見一個大大的粉紅色的月亮,從漢城的東隅溫柔的升起。這麽一幅詩情畫意的景象,陪襯著燈火暗淡的漢城,我的心不知爲何在撞擊著自己的激情。

我們被帶進一個並不豪華的小餐館中,要每人品嘗一隻肚裏裝了人參及糯米的子雞,一面請我們喝著一杯杯的參酒,那份土氣,讓我很不習慣,卻又捨不得完全摒棄、排拒它,因爲它是鄉土的"人情味兒"啊!我努力的把一隻雞,一盅清淡的雞湯喝得一滴不留。同團的朋友們,都用一對詫異的眼神瞧著我,首先認識了我的"大量"。

住進萬茂斯大飯店,已近十一時,韓國每晚十二時到清晨四時是戒嚴的時間,無論飛機、火車、船、行人都一律受到管制,人人必須要安靜的留在原地,不能任意行動。有一位同遊的旅客,因爲睡不著,一邊抽煙,一邊站在窗口欣賞月亮。立刻就有探照燈打過來,直到他把煙蒂擦了爲止。

萬茂斯大飯店給我們一夜好眠,讓我暫忘自己已是他鄉遊子,尤其是每一間雙人套房,都很寬敞、乾淨、雅淨。紅木的家具,深沈,高貴,只是從屋內整個佈置的色調上去看 ,仍不難發現,韓國人的內心並不活潑、明朗,幾乎是沈重的。

第二天,我跟外子起了個早,想真正認識漢城的清晨與風情。先從窗口向外望去,才發現我們竟住在漢城的火車站旁--但是一夜都是靜悄悄的,全無火車站的嘈雜聲息。只見高樓的屋頂上,有許多光著上身,還躺在那兒呼呼大睡的男人,大概是他們耐不住屋內的悶熱,捨不得開冷氣的這份奢侈吧!

走出飯店,走在附近的街上,聽見擴音器裏播放出精神、朝氣蓬勃的韓國音樂。那提神的音符,感染了一份民族精神給我。

我們在馬路上踽踽而行,但見三五成群的女學生,手提書包,穿著合腰的白上衣,黑裙子,剪著很有精神的娃娃頭(不像我國要中分齊耳,短得一副土氣。在美觀與精神上來講,我個人認爲,我們學生的髮型,都不足以代表中國學生的氣質。)匆忙的向前趕路。還有一些吃苦耐勞的婦女,背上背著小孩,頭頂重物,兩手提著貨物去趕集,幾乎把韓國的"國風"寫在她們的臉上。韓國男子們,背起貨物來跟女士們不同,他們大部分在背上有一個成L形的架子,把貨物背在身上,那種傳統民風,如同貴州省的苗族人。

韓國人民一律九時上班,上學,所以有人在街上趕路,已經是八時過了。韓國規定遊覽車要在八到九時之間用來接送學生上學,公務員上班,所以我們再坐上遊覽車時,已過了九點。

漢城沿路都是銀杏跟海棠的世界。銀杏在臺灣稱爲國寶(它是樹的活化石之一),一片片葉子像一把把翡翠的小扇子,不由得聯想起韓國人愛跳扇子舞,是不是跟銀杏樹有一份淵源?

過去常聽人說,韓國人對他的鄰國日本沒有好感。被日人統治了三十六年,看清了日人的真實面目,受盡日人的欺壓與磨難。所以全民一致不用日貨,不說日語。雖然他們似乎在各方面顯得落後了一點,但是韓國人民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卻是"誰都不敢再忽視、欺侮他們"。

猶記得坐在他們"關東遊覽車"上,車身小,坐椅也相當舊了,並且缺乏藝術的色調。我心裏曾忍不住的喊:他們的車竟如此不悅目,導遊先生爲什麽還誇口自傲的說:請大家坐的是韓國一流的車,住一流的旅館……真是可笑……但是幸好沒笑出來,韓國人不依賴他國,也能"閉門造車",雖然品質或許不如歐美、日本,但他們仍是足以自豪的啊!

我雖踏在韓國土地上,一路觀賞韓國的名勝古迹,風土民情,卻能從他們保存的國寶、石刻、錢幣、服飾、建築……上嗅出中國文化的氣息來。雖然韓文對我們是陌生的,但他們仍不能完全摒棄中文,中國文字是他們的文化根基,永久留存在文化古迹的"身上"。

談起韓文,就想到那特殊的線條,和令人費解的含意。聽劉先生敍述了韓文起源的一個傳說:

據說李氏王朝時期,李氏常站在窗口向外望月亮。韓國門窗,都是"井"字形的紙糊視窗。在一個月滿東窗的晚上,他突然大徹大悟的發明了韓國的二十八個字母(現在只有二十四個)。這些字母都是由"井"字形的窗格內引發出來的靈感。另有圈圈的字母,據說是象徵韓國的門環特色,由此可見,韓國文字與建築有密切的關係。傳說,李氏當時因這些字母,費了不少心力,兩眼終於失明了。 漢城的街道寬廣,整潔,街上很少見到摩托車,腳踏車,空氣似乎很新鮮,噪音也有滅迹的現象。尤其看不見有泛濫的塑膠袋、衛生紙、果皮、奶盒……在烈日的烘烤下,卻見不到婦女們打著傘,拎著手提皮包的在街上閒逛。很多婦女穿的雖然也是高跟鞋,但腳上仍穿上短統的白襪子,顯得很樸素。

我們觀賞了漢城的景福宮,民俗博物館(國立博物館經過,但未進去參觀)南山公園,下午來到青瓦台後山頂,觀看漢城全貌。但見山坡上,密密麻麻佈滿了紅、綠、藍各色的瓦房,使我們察覺到漢城的確是個人口稠密的地方。此刻我異常衝動的想攝下幾張紀念照片,外子立刻上前阻止,說這裏不准照相,對山的那頭,就是38度線,韓國警備森嚴,處處埋伏著國軍,怕北共的偷襲……果然,在草叢裏,在一些大型招牌下,在山石的一角,都隱隱約約的有軍人埋伏的迹象,我只好買一本當地的風景畫片帶回來作紀念。

出國觀光,最不能避免的,要算買東西了。難怪導遊先生說,出來觀光,就是要你口袋光光的回去。韓國因爲是觀光客的起站,所以做起生意來似乎有點緊張,吃力,深恐我們不中意,而不肯掏腰包,爲了迎合我們那慣有討價還價的人情味兒,再加上導遊帶我們去的是"華僑購物中心",店員個個會說華語,所以那份親切感,他鄉遇老鄉之情,油然升起。語言上的溝通,在價錢上就很難做到不二價了。每一種貨品的價格就如臺北市菜市地攤,高雄的"大水溝"一般。於是,一些特産的紫水晶戒子、人參、毛毯……都提在遊客們的手裏了。

而我也不例外,出國以前,好友就提醒我,可以在韓國買紫水晶,而平時也很想有一枚像樣的戒子。畢竟是中年人了,偶爾有事,身上一無穿戴,也覺得太草率太寒傖了。於是外子答應買一枚紫水晶戒子,何況我們此行可算是結婚二十年的二度蜜月,一枚戒子可以作個紀念。

韓國店員似乎一眼看穿了我們的心意,替我挑了一枚色彩深紫的戒子,我一戴很合意,看標價要九十五塊美金哩!我嚇了一跳,是這麽貴嗎?店員小姐說:

"太太!買這個好,最好,戴在你手上真漂亮,九十五塊不貴。算你運氣好,這顆又大又紫,你不會後悔的!"我看她滿臉都是靈慧之氣,嘴巴又甜,說到人心坎兒裏去了,於是我竟然大大方方付了九十美元,她還主動再送我一副白水晶,一副黑星石的項鏈,我喜出望外的覺得她真大方,這回討到了便宜。

誰知在離韓的飛機場上,在免稅商店也看到了一模一樣的紫水晶戒子,上面標價竟是五十五美金。我一時驚呆了,怎麽差這麽多?可是我也只有認了,心裏自尉的說,反正它是個紀念物。一路上戴著它,無聊時就細細觀賞它,誰知在光天化日之下,我這對老花眼才看清了它的真面目,想不到這枚戒子上有兩道裂痕,當然是更不值錢了。返國時在飛機上認識了鄰座的一位元女老師,發現她手上有一副手鐲鑲著一顆顆如小指甲那麽大的紫水晶(約有十顆),她告訴我,她只花了三十塊美金就買到了。更絕的是,我媽媽知道我只買了一枚紫水晶戒子回來,她也喜歡,竟然在國內首飾店裏花台幣七百元就買到一枚比我的僅小一點點的紫水晶戒了。這真令我啼笑皆非啊!好在它是個紀念物。

在漢城的第二個晚上,我們住在漢城郊外的"華克山莊"。到了那裏,已是黃昏,那豪華的氣魄令我吃驚,韓國竟也有如此奢侈的地方?原來,這裏原是韓戰期間的美軍俱樂部,專供美軍來此度假而建的。裏面的娛樂設備應有盡有,並有公開的賭場、夜總會、地下商店……如今政府收爲國有,專門用來接待海外貴賓和觀光旅客,替國家賺取不少的外匯。

我同外子在山莊附近散步,那份寧靜有如國內溪頭,我們不敢走得太遠,不一會兒就沒處可走了。只好回頭,如果直接回旅館休息,心有不甘,覺得既然出來了,就得四處走走,開開眼界。我們對夜總會並不熱衷,最主要是門票太貴,心裏覺得不划算,好的節目國內電視裏多的是,又何必把錢花在此。外子建議我們何不用些小錢去碰碰運氣?說不定還能贏韓國人的錢呢!於是我們重回旅舍房間,換上自認最高雅的行裝,穿上平日走不動路的高跟 鞋,鈎著外子胳臂,大大方方的走進開放的賭場。

時間還早,場中人稀稀落落的,只有一組人在轉輪盤。怎麽個玩法?我們看不懂,外子就去找來服務員,請服務員指導我們。服務員見我們純潔得有如一張白紙,就教我們把錢幣拿出來,押在自認會贏的號碼上,此刻我們都以爲自己是個幸運者,立刻要成千萬富翁了。我們想都不想,也沒搞懂,全憑直覺就把錢押在自認的"幸運符"上,剛放下,一根長木棍就把我們的錢(幣碼)刮了過去,外子問:"輸了?"那人點點頭說:"輸了。"

我同外子都驚訝怎麽那麽快?心有不甘哪!決心再來一次,我們又各人把錢(籌碼)押在一個號碼上,剛放下,那棍子又把鮃刮了過去。不用問,又輸了!我們就這樣的兩下子不到,輸了五六百台幣,我拉著外子,來不及說再見,抽腿就走。如不及時懸崖勒馬,再這樣玩下去,不但會"釣"出我們不可收拾的賭性,而且一夜之間輸掉一座城也有可能!

但是那一份"不甘心"仍在作崇,總想把輸出去的給扳回來,於是我們又被"吃角子老虎"引誘了去,想再碰碰運氣,我們 人換了一籃"角子",每丟進一個"角子",就扳一次開關!真實往往是每扳四五次,就有嘩啦嘩啦的"有子群"落下,那錢如雨降的意外之喜,立刻引發出人性的貪念來。所以我跟外子在吃角子老虎亭旁消磨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終於各人的一籃"角子"仍是被"老虎"吃得精光。

嘗過了賭的滋味,我們安分的回到自己的客房,明日一早,就要飛往日本了。我與外子沈默的整理自己的思緒,深深體會出韓國人民自持的艱苦,他們需要大量金錢來保衛國家,充實軍力,鞏固國防……他們需要賺取更多的外匯來解決他們的能源,然而如此一個在經濟上不對日本、匪共低頭、往來的國家,處在三面是敵的形勢上,仍能莊敬自強,自食其力,表現出一股不屈不撓的民族正氣,那是靠什麽力量來支援的呢?尤其一路上,我們數著家家屋頂或廊間的一罐罐泡菜,做的卻是全民台頭的事……我爲之震撼了。

兩天的接觸,韓國人並未跟我們溝通了什麽,更談不上國民外交了,但是語言的隔閡並不能關閉彼此心靈之窗啊。我懂他們,我敬重他們,縱然他們對我們的錢包費盡心思,而我們畢竟是比他們富有,自由,我們不可忽視這份兄弟之情。何況他們跟我們一樣,爲保世界和平,肩負著艱巨的反共任務。他們與大陸血脈相連,但他們不跟共匪妥協,他們畢竟早已體認到共匪的真面目。他們又執著的不與日人往來,由於他們曆盡生之教訓。在此我要向全南韓的反共人民致崇高的敬意。

二、展覽國之行

同是天涯觀光客

七月二日,一大早結束了韓國漢城的二日遊,從金浦機場坐飛機到日本福岡,日已過午。日本的風光民情就要在我們眼前揭開序幕了。

經過兩天的韓國之行,我對同伴們漸有了初步的認識。本團人數不多,只有三十來個人,各人的身分都不同,有做生意的夫婦;有來自農村的,挪一筆錢帶著自己父母、妻子出來見見世面。也有的是富家千金小姐,純是出來觀光遊玩。還有一家婆媳姑嫂加上親家母同行,出來觀摩國外旅館事業,準備改進自己的旅館水準。還有老伴兒夫婦,被兒女的孝心推出來觀光遊埠,開心開心的。全團中只有一位是把妻兒留在家中,自己一人出來觀光的年輕人。其中比較突出的一對夫婦,受到全團的注目,夫婦兩人各背照相機,妻子見到石頭就攝影,看見奇花異草就採集做成標本。先生也東攝攝、西照照,走到哪兒就搜集那裏的免費資料、火柴和兌換錢幣。

在中途,插入了林姓祖孫三代四人,跟我們一起作一星期的觀光旅遊。林太太帶著老母領著一兒一女在福岡與我們會合。林老太太,身體硬朗,對事樂觀、對物好奇,而林太太如同其母,很快就跟全團人熟悉起來了。

我們的領隊王先生,是個年輕人,卻穩健持重,誰跟他說話,滿臉都是親切的笑容,尤其那清脆、宏亮的笑聲,讓人知道他絕不是個無能之人。果然一路上,他都少說、多做、守分、持重,在以身作則的風範下,保護我們一路順風的去,又能平平安安的歸來。

到了日本,負責導遊的是我們臺灣去的留學生陳浩先生。他在東京明治大攻讀法律,留日已 五年,對日本的地理環境、風土民情、名勝古迹、國風特色都能了如指掌,說來頭頭是道,一點也不含糊。尤其是沿路經他一一的介紹,引導,使我對日本這"展覽之國",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不致走馬看花,一片模糊。

無論走到那裏,都能見自己同胞手提大包小包的,不必介紹,彼此都能認出彼此來自何處。尤其是,我竟然在秋芳洞的"鬼笑"餐廳遇上了多年的老朋友,以及在太陽花輪船上,撞見了多年前的老鄰居,真有在他鄉遇故知的欣喜。

我們的行程與團解

首先我介紹一下我們的十日觀光行程,請先參看地圖,得到一個較具體、完整的概念。

七月二十一日漢城 → 九州福岡 → 下坐遊覽車到熊本 → 住熊本東急飯店。

七月二十二日 熊本 → 雲仙 → 蝴蝶夫人別館 → 任東京第一博多。

七月二十三日 福岡 → 關門大橋 → 秋芳洞 → 田(住太陽花輪船經瀨戶閃海到神戶)。

七月二十四日 神戶 → 神戶海博會 → 大阪城 → 大阪 → 住東急第一旅舍。

七月二十五日 大阪 → 奈良(東大寺)→ 京都金閣寺 → 本願寺 → 平安神宮 →名古屋。

七月二十六日 名古屋 → 濱名湖 → 白絲瀑布 → 千年冰穴 → 富士五湖山中湖 → 夜宿山中湖旅館。

七月二十七日 中湖 → 箱根 → 東京 → 皇居 → 明治神宮 → 東京。

七月二十八日 東京 → 中禪寺湖 → 華嚴瀑布 → 東照宮 → 東京。

七月二十九日 自由活動 → 集體購物。

七月三十日 東京 → 回國內 → 溫暖的家。

日本的第一印象

一坐上遊覽車,就發現車門是開在左邊,而且車也是向左邊行駛的,這跟我國完全相反。首先觀賞到的是日本高速公路,從福岡下機到熊本,近三小時的行程。一路上,道路的整齊,清靜,空氣的清新,視野的開闊,處處令人心曠神怡。

打從坐上遊覽車起,這十天中,凡是所經的大街,小巷,鄉村,都市……從早到黃昏,日本似乎時時刻刻在唱"空城計"。鄉村裏一棟棟的住家,門窗緊閉;無論在田野間,道路旁,都少有人的行蹤,他們的人呢?那一億兩千萬的人呢?日本不是人口密度居世界第一的國家嗎?

由於自己有太多的疑問要尋求答案,一路上,同車人對此長遠的旅途感到疲乏,個個乘機在車上呼呼大睡。但是我不敢打盹,深恐疏忽了我該看到的。因此一直打起精神,望向車窗外,不時的把所見、所想、所感記錄下來,並及時的拍攝珍貴照片,無論是鄉村、城鎮、山林、田野……我每回選擇一重點去觀察,統計,找出共同的特色來。起初我想,大概以上這種情況不足成"氣候",只是一地的情況罷了,誰知十天下來,卻找不到第二種答案,這才讓我震驚不小。日人在這三十年間,竟然用地毯式,全面統一的規劃方式在建設。愛護自己的國家。達到如此驚人的水準,這是沒出國門的我,萬萬難以想像的。

每當我們走在高速公路、自動車道上,兩邊的田野間,山腳下,呈現一間間日式的,相同模式的瓦房,屋頂上有一間小小閣樓,形成了傳統住宅的統一模式,不同的是跟韓國一樣,著重屋瓦的色彩變化。一眼望去,田野間,山坡下有紅、灰、藍、咖啡、綠瓦……的組合,而每一棟房子,蓋得扎實,又有可看性,似乎成了"展覽的模型"。屋外沒有一點雜亂物,更不見違章建築,每棟屋瓦似乎天天有人在擦拭,看來像新的一樣,給人有百年大計之感。唯一令人覺得殺風景的是,自鄉村到大都市,陳列的仍是落後的電線杆,以及密麻的電線,破壞了整體的美。日人還有沒有能力普遍的做地下電纜,以致阻撓了街道上的視野,並且破壞了都市的整齊。

最讓人疑惑的是,日本鄉村爲什麽見不到樓房?日本不是一直因爲土地太小而企圖侵略他國,強佔我國土地嗎?如今沿路除了有大片大片的田野、山林之外,連樓房都沒"傳染"到鄉村來?由此可知,日人在滿之患下,仍盡力保留著相當的綠地。就連東京也有如此現象,當我們站在四十多層的高樓上往下望,發現東京東邊高樓林立,而西邊的一個大煙囪下仍保留著平房的規劃,真是令人發優,忍不住喊出"好厲害的日本人哪!"

一路上,我們都未曾看見有車禍事件發生,也很少有人在大興土木,挖馬路,修水道……似乎該有的,該建的,該拆除的,一切整理就緒,而且做到面面俱到的程度,我跟外子說:這簡直像個模型國家,這那像個有人的國度……另外跟我國最大不同的是,家家看不見有鐵窗、鐵欄杆、鐵門,以及鐵花架……很少家庭的廊前種植盆景,同時我也沒看見那家有在牆上挖孔的冷氣機。獨棟的屋頂上,並不是家家有電視天線,在九州一帶,因爲天氣較炎熱,所以許多屋頂上裝設了日光熱水器,完全利用太陽能,對能源的節省與利用,實在令人佩服。

總之,一路所見似乎成爲博覽會裏的模型城市,一點也不誇張,而且不由得人不信,日本的每一塊土地,每一個角落,甚至一草、一木、一屋、一自然物的佈局……都曾經過藝術專家的地毯式規劃與嚴格鑒定,才能有今日的鄉村模式與都市的特色。

總之,凡是經過的地方,我都覺得有欣賞價值,他們在自己的國土上,一方面刻苦自律,一方面不破壞政府的長遠計劃,因而全民能夠守法地達到"日本第一"的尊崇。

回想我們在自由的國土上,總做不好全民奮起的建設工作,往往抱著"家家自掃門內灰,不管他們家門前贓"的心理。尤其是家中的雜物就無法又捨不得抛棄;屋外,走廊上堆積著丟不掉的廢物,垃圾筒的處理不當,垃圾滿地飛,以致不得不感覺自己總是在做任何事情上,缺少了那種"絕對精確","絕對標準"的"無缺點"精神。一念及這個差距,回想自己的生活,就要臉紅,心跳了。

都市掠影

進入熊本市中心時,才看見了高樓林立,也看見了人潮(正好是下班時間)。尤其是看見三十多年未曾見過的電車,(民國三十五年,我在上海見過,那時才八歲)但是,逛百貨公司不到一個時辰出來,繁華的街上已是"門前冷落車馬稀"了。原來日人一律在午後七時打烊,所有的百貨公司、商店都關門大吉,下班的人都已回到家中,所以市中心除了有汽車偶爾駛過,可說只有我們這些逛街散步的觀光客了。這種情形全國如此,尤其是日本的清晨,特別安靜,行人絕變,大都市的早上八時,還不見人影呢!公園裏竟也沒人在散步、晨跑、打坐……這大好時光,日人在哪里?原來日本也是九時才上班,清晨這段時間,大都在家中享受家庭生活,有足夠時間吃一頓營養豐富的早餐。因此日人的體力似乎是強健的,這是不是因爲他們比我們多了一小時的準備時間?想起自己每天總是匆忙中隨便的給孩子吃些東西,就讓他們趕車去上學,自己也常空著肚子往辦公室跑,這種沒打好"基礎"的工作效率,必然會大打折扣的啊!

每天出遊,總要在晚七八時才能抵達旅舍,一路上,眼見太陽下山了,馬路上以及每個屋子裏都已暗了下來,但是竟還沒有一家開燈,連路燈也沒開。除了餐飲部以及加油站,沒有那一家不遵守開燈時間。從這點上去領會,你會驚訝他們真的做到了"全民一致節省能源"扔口號。難道是因爲他們知道自己國家唯有"能源"是完全靠進口?旅途中最讓我覺得遺憾的是,我總以爲日本處處應該是個不夜城,尤其當我在瀨戶海峽的輪船上,一直向往能觀賞到沿岸的萬家燈火,我不死心的舉起望遠鏡眺望著,但見微弱稀疏的燈火,警覺了我,日本並不是一個囂張、炫耀的國家,他們懂得節省能源才能致富,沒有必要的燈火一律不開,不用。在一片漆黑的岸上,我只見每隔一段距離。就打出導航的信號燈。

導遊先生曾說:現在日本人很少有胖子,大肚子,以及戴眼鏡的現象。我原不信,但一路看到東京,才知道此話不假,如果我的"抽樣"觀察也有可靠性的話,日本、韓國的確是很少有胖子(摔跤者當然例外)。戴眼鏡的也的確比不上我國幾乎是三人一眼鏡的現象。我想這都得歸功於日本全民都有"肥胖不是福"的觀念,而且日人的三餐,有能吃飽的米飯,但無油膩的食物,我們吃過幾頓不差的,而且大衆化的日本料理。他們食有定量,食物以生菜、烤魚、炸肉、小菜爲主,少有紅燒、清燉、熱炒的吃法,就是吃火鍋,也少油水,而且每樣食物口味都很清淡,連日人以前愛吃的鹹魚都變成了淡魚了。但是仔細分析他們平日早上必吃的一碗米醬湯,兩片黃蘿葡,一包紫菜,一塊烤魚,一點鹹菜,有時加一個白煮蛋……所含的營養價值比不上麵包、牛油、燒餅、油條、豆腐乳稀飯嗎?聽說一碗米醬湯的營養價值不差於一碗牛肉湯,而且有助腦細胞的發達。紫菜和魚更是對眼睛很有幫助,他們吃下的油膩很少,以致營養夠而不會發胖。日人家家不裝鐵窗、鐵門,一方面可以使房屋保持美觀和新的感覺,也能省鐵。另一方而是無此需要,因爲小偷的生存條件不夠,日本主婦們懂得把錢存在銀行裏。日人可在國內任何銀行提款,用電腦卡片操作,自選四個號碼,只有自己知道,方便又安全。再加上日人生活水準普遍提高,每家的常用電器,每三年就推陳出新一次,據說就是丟在門外都沒人撿。

我最感疑惑的是,看不見屋外的垃圾桶,不知如何處理,爲什麽大街小巷找不到垃圾包?只有在博展會場,以及高速公路的休息站上,餐飲部才見有放了膠袋的垃圾桶,甚至於就擺在餐桌旁,也不嫌贓(實在是不算贓)。他們丟垃圾的技術也相當高明,幾乎是百發百中的!

日人一星期只上班五天,完全仿歐美的生活方式,每逢周末,全家開車出去郊遊、露營。一路上,看見一些汽車的後座,就是孩子們的床鋪,確實方便又適宜。

日本婦女面面觀
我們很想深入瞭解日本婦女今日在家庭中扮演的是什麽角色;然而,對一個觀光客來說,是不易有此機會的。我只能從一些小地方去領會。

我曾在一家冷飲部裏見到幾位日本中年婦女,在一個小書郎中跟畫家研究名畫,走在東京的鬧區以及百貨公司中,倒是很少見到有穿奇裝異服的女人。我知道東京有一條街是專賣歐美最流行、時髦的衣物。但我幾乎未曾見過一位是時髦小姐。

我曾問導遊先生,日本電視臺白天的教育節目給誰看,導遊說:給日本婦女在家中學習,充實自己,內容包括很廣,如烹飪、手工藝的做法介紹,購新産品需知,以及最新的國民生活須知,國家對家庭婦女們的期望……等,因此日本婦女不會因家累而與時代脫節。尤其是注入有關國體、國家利害關係,使日本婦女雖然躲進廚房,不會跟兒女形成代溝。尤其是一些新觀念,新知識,新計劃發展……都先透過家庭主婦,借婦女的力量傳遞觀念與改革。


我發現無論在旅舍、飯店、冷飲部都很少有女侍出現(中國餐館除外),這類工作大部分都用了男工。但日本的公共設施的維護,如清掃公園,廁所衛生,清掃樓梯間……等的事務,幾乎都是中年以上,近老年的婦女來做。

另外,日人的確懂得利用人力,當我們在富士的山中湖吃火鍋大餐時,出現了三四位歐巴桑型的女人,竟然在舞臺上大大方方的跳他們國家的民族舞,而且跳得並不怎麽出色,卻感動了大家,有的人也上臺跟著學她們跳起來。她們不是舞娘,也不可能是舞妓,但她們都能安於自己的生活,盡力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務,即使那只是一份清理廁所的工作,她們也會做得十分徹底,讓國人、外人都找不到一點瑕疵。我確信,日本今天能如此貫徹全國自強的目標,團結一致的做好紮根工作,日本婦女占了重大的地位,實在有不可磨滅的功勞。

中國文化的翻版

我們回頭看看,日本這個大於臺灣十倍的島國,我依著日本觀光地圖,數了數,全國可稱得上國立公園的竟有七八十個之多。就如我們去的秋芳洞、日光、富士箱根等國立公園,都有不同風情與特色,使我感覺日本潛在著豐富的資源,尚未開發罷了。

除了國立公園,各城市中不有古迹、城堡、寺院、神宮……等不計其數,這些都保留著文化的遺産,替都市增添了不少綠地。

日本每個城堡、神宮、寺院,都有它的歷史背景,而這些地方的共同特色是"翻版"了中國文化傳統的色彩、建築、雕塑,發揚的竟是中國文化,表現的是中國傳統的庭園、回廊、廟寺。在每個寺院裏,幾乎都有神水可飲,這是日人來敬仰的目的之一;另外有祈願樹,虔誠的人把自己的心願寫在紙條上,拜過就系挂在樹上,是日人來此敬拜的目的之二。例如奈良的東大寺,是讀書人祈願的聖地,每年一月是日本大學聯考的時間,來本寺祈願朝拜的人潮如湧。

"中日的血脈相連在中國的文字上",這句話是有道理的。我更發現,中日的情感應該固守在日本名勝裏的大小石頭上,以及全國商店的招牌上,因爲凡是有石頭的地方就有中國的優美文字。藝術刻痕。凡是有氣派的商店、旅館,公司都不忘用中國字作招牌,不但如此,我發覺日本人對中國字的敏感度,運用的技巧可跟中國人比美。例如:到處可見受人注目的"非常口"(就是我們的"太平門");把咖啡店,別具匠心的改稱"香豆",真是絕妙之極。從奈良到京都的一路上,我特別紀錄了許多具有意義又突出的招牌名字。例如:"菱屋"多美!"名愛巢"多引人!"不二家"多獨特;"好日山莊""親切住宅""輕食""第一生命""中古車""愛池園""剝制""壽相談室""只園""丸林口""白鳳苑""門催""嵐山""音之鄉"……不但如此,日人不造了一些連中國字典裏都查不到的字,例如: 、 、珈非、 、 ……(或許也是中國古字,現在不用了,而日人還保留著)再說,日本的"道"可真驚人又專精,把中國的茶道、書道、詩道,甚至於花道、園藝等等,都能研究透徹,做爲一生的修練、遣情的良方,而且不斷在傳授發揚,見日人那份追求得道的精神,真讓國人臉紅呢!

不過,日本人再怎麽樣驕傲、自大、認爲我們是"落後"國家,也用我們看東南亞人的眼光來看我們,那可是愚昧的,因爲日人永遠脫不了"中國文化之內衣",日本與中國文化有很深的淵源與歷史背景啊!慚愧的是,今日我們仍用舊有的偏見瞧不起那些"日本鬼子",那"小日本人"!而日人不聲不響地爬到了"世界第一"的寶座,我們不是成爲在半路睡覺而失敗的"兔子"?實在我們該平心靜氣的想一想,如何面對我們這樣的鄰人。龜兔賽跑的故事誰都聽過,但是"兔子"中途睡覺而失敗的前車之鑒,也該牢牢記住,總不能讓"兔子"的子子孫孫再有中途睡覺的壞習慣吧?

不可否認,日本是一個消化快容易"饑餓"的國家,具有高度的模仿力與理解力。因此他們不敢做墨守成規的老石板,不敢投機取巧,他們憑著循規蹈矩,不說謊話,檢討自己的態度,日益求精。過去他們大量吸取中國文化,現在他們一心一意模仿歐美的長處,像蜜蜂采蜜釀糖,而不失自己文化的風采。事實上,這三十年來的自立,日強,已真正趕上歐美,有了"日本第一"的嘉許。

"胖男人"之醒

旅途中,最令人感慨沈思的,是來到九州南端--長崎半島的長崎公園了。這是日本吃第二顆原子彈(名叫"胖男人")的地方。公署並不大,滿園都是不怕人的和平鴿子。園裏豎立著許多紀念石像,尤其是孩子石像居多,我相信那都是一個個悲劇的故事。但是我們的心情是複雜、激昂的,不願探究他們。尤其當導遊帶我們去看那清澈的噴水池,敍述了當時受到原爆的人民,口渴找水吃,發現此處池塘裏有水喝,個個都伏下痛飲。卻不知池水已受到輻射塵的污染,喝了水的人一個個都慘死在池邊……這悲慘的結局,使今日爲這些冤魂假設了"和平"噴水池,意思是讓他們好好的安息在此。並向這裏的冤魂們保證,從此不會再有如此的事件發生了,安心的飲水吧!

聽了這個故事,耳際怎不響起八年抗日的離亂曲!日本人只吃了兩顆原子彈,就用如此莊重、沈痛、知恥、圖強的心情去重整家園。然而日本人當年做劊子手,造過多少孽,他們可曾想到!日本人在中國投下多少炸彈?死了多少無辜的百姓?犧牲了多少的"血肉長城"?而他們的冤魂又在何處?中國人又何辜要遭到如此的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命運?……我爲之悵然了……要不是先總統蔣公以德報怨,日本能有今天嗎?要不是三十年來,我們同韓國堅守反共立場,替亞洲作了反共的堡壘,日本真能夠在無軍事力量之下、在無後顧之憂的心情中,在他們有根的土地上建設自己的國家?重整自己的家園?如今,日人真能深深體會是誰賜予的這份恩情嗎?一股激情,如那噴泉般從心底躥出,我的視線模糊了,我嫉慕的情懷醒了。

"鳥"不語,"花"不香

談起日本的娛樂界,"酒色"與"賭"是日本的兩大特色,據說日人一年要花費兩兆日幣在飲酒上,真可稱得上"酒國"了。他們對風花雪月等事的觀念,仍似乎停留在我國唐、宋時代,晚上大街小巷都閉門深鎖,只有飲酒的街巷燈火通明,聲色喧嘩,成爲男性權威,風流倜儻的場所。在日本的餐飲部裏,也可看見曹操的那首:人生幾何,對酒當歌……作爲他們的飲酒歌呢!再說日本色情電影廣告表現出那種大膽、暴露、心理畸形的種種令人不忍目睹的現象,在花街柳巷中,三步一酒吧,完全用"脫衣舞"作號召,書店裏的書、報、雜誌……正人君子見了都會心頭大亂,何況是喝過酒的醉翁在此逗留忘返呢!

一路上,見到的"麻雀"招牌可真不少,起初我真以爲店內專售鳥禽動物,後來外子告訴我,那就是公開打麻將的場所,我才恍然大悟過來。日本"賭"如此公開,這真是文明社會反映出來的人性副産品嗎?尤其是那少濫的電動玩具;那男女老幼都迷戀的"打彈珠"場所(日人近來最流行風靡的賭具),呈現出一片烏煙瘴氣,士氣不振的樣子……我不得不相信,這就是日人的隱憂了。我深深領悟到,再強的民族,也必然有它的疑難雜症及黑暗面,越是文明的國家,越要靠這些來平衡呢?試想,現代國家哪個沒有公開的賭城、酒吧、夜總會……只是應該說越是文明的國家,應該把這些事表現得風雅又藝術些,做好品質的管制……然而,日人的這類場合,從外表看,我個人是不敢苟同的,也不願接受的。

說起日本的電視業,我對日人的快速語言,及誇大的動作,感到很不習慣,也有先入爲主的偏見。雖然日人說起話來,語調還親切有表情,但是演藝人員的水準似乎並不高,動作往往也很低俗。我不敢說我看到的就能代表全部,但是十天的電視節目,也應該有它的真實面吧?在我的直覺裏,國內電視裏出現的翁倩玉,就比日本電視裏的翁倩玉來得漂亮、活潑、高貴、大方多了。日人電視裏很難見到長得很得體的主持人,而國內的電視業給我的感受卻是明朗的,美觀的。

在沒有出國前,就聽說日本的成人電影很普遍,夜間十時以後,打開電視就有成人的電視節目出現。起初我跟外子信以爲真,也抱著好奇心理想看個究竟,到底日人是站在什麽角度去表達"成人"行爲?誰知在熊本之夜開始,一直到東京之前,我們都未曾看到這類節目。

到了東京,才發現這是屬於旅館裏另開閉路電視的專線節目。內容很廣,分門別類,有十六個類道之多,可自行選擇內容,但是必須另外丟下錢幣才能觀賞,一小時約台幣兩三百元,也可以說,大旅館中有分門別類的錄影帶,可由旅客自行選擇,把"夜總會"搬進了臣房。可是我們的那份好奇被起初的愚弄,已深深感覺這是個"鳥"不語,"花"不香的地方,而提不起絲毫興趣了。

日本十日遊,我們很高興沒涉及夜總會,也沒看脫衣舞;也沒瞧"成人"電影。倒是在遊覽車上,導遊基於職業的習慣性,也知道大家沒能一飽眼神,於是準備在遊覽車上放一卷"成人"錄影帶,給大家開開眼界。但是立刻有一對夫婦起來抗議,認爲車上是太太小姐居多,還有小孩,如此做有辱車上的女士們,請放尊重些……。我對這對夫婦的正義直言,由衷的敬佩,試想一車的人如真的在光天化日之下,一起看"成人"電影,這成何體統!那一張臉要往哪兒擱?

一語驚醒夢中人
回國後,總難抹去的是在外聽到幾次可貴又不尋常的對話,從這些對話裏,使我們對一些事情,某方的觀點,有更深一層的領悟。同車上,有位年長的,受過日本教育的老先生,他無意間曾感慨的說:

"日據時代,日人欺壓臺灣人,但是臺灣人最怕的不是日本人,而是怕臺灣的警察,臺灣人要是當了警察,那種兇悍勝過日本人。只要一聽臺灣警察要找自己的麻煩,一理被找上了,那可沒好受的,見了面就先要受一頓拳打腳踢……。"

其中一位太太插嘴說:"這真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是日本人留下的榜樣,日人平日如不欺壓我們,我們又怎會有如此的霸道警察?如果當時臺灣人民個個有人權,有民族的自尊,日人又豈敢對國人倡狂無禮?想不到的是有許多人民已習慣了日人的欺壓,一旦有了自由,反覺得不自由了,到頭來還異常懷念起日據時代來呢!可悲的是,這些被奴役慣了的人,一旦失去鞭策的繮繩,立刻成了失去彈性的人了。"

一路上,也有人在歌頌日人的進步,對自己的國家把經費大部分都用在軍事上有了信心的動搖,立刻有人提醒的說:

"其實,站在今天反共的立場,軍事必然是很重要的。俗語說得好:'養兵千日,用之一時'這句話是不錯的,要不然,我們臺灣怎能有如此的安定與自由?有的地方,我們之所以不如日本,那是因爲我們的'心'一直沒能真正在臺灣紮根。三十年來,人人一直以光復大陸爲前提,始終沒法真正的有落實之感,大家心裏總覺得在臺灣是短暫的,光復大陸後才是我們重整家園時候。所以不像日本,人人站的是自己的土地,建設的是自己國家,重整的是自己的家園,加上日人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從南到北,沒有語言的隔閡,建築都有一種統一的、固定的規劃與模式,比較容易貫徹目標,建設劃一……"

也有人隱隱約約地談到有許多人還抱著僥倖的心理,以爲共匪要的是大陸人的命,對本省人是例外的。在這種苟安的心理之下,我也聽到一個很有警覺性的寓言故事,有人說:"在一個廣大的草原上有兩個牧羊人,各放了一群羊。一眼望去,這些羊群有黑白兩種混雜著,在草原上吃草。草原上的兩位牧羊人,各人知道自己放的羊是什麽顔色的,也就不在意他們的參差,尤其是放黑羊的牧羊人天真的想:這樣也好,如果一旦狼來了,一定先吃白羊,我的黑羊就可借此機會逃走,所以現在不必趕走白羊。放白羊的牧人心裏也在打著如意算盤,如果狼來了,一定先吃黑羊,我正可以領著白羊逃走;所以現在不必急著趕走黑羊。這兩個牧人正各自低頭打著保護自己的主意,草原的盡頭,出現了黑點,這黑點越來越多,越來越密密麻麻,等到兩個牧人發現了無以數計的狼群湧現,已經措手不及了,不到一個時辰,草原上變成了一片血海,所有的黑羊、白羊沒有一隻逃命,全部都遭殃。"

一群群觀光客在大量搶購成藥,對日人的藥物投以無比信心,當作救命丸似的一副信賴的眼神,動搖了一些沒有經驗的觀光客,也要大批的搶購起來,這時我聽見有人在說:

"我深深地領悟到日本人真壞啊!真鬼啊!真精啊!你們仔細想想看,日人把自己都不敢再隨便服用的特效藥、成藥,竟大量的銷給東南亞一些落後國家,這是無形的戰爭!你們有沒有發現,日人的冷氣機不必挖孔,沒有噪音,而我們的持之以挖孔冷氣呢?噪音特大又費電;再說,日本人把有色的成人電影,大量的向國外繁衍,以致許多國家旅館幾乎要到了色情泛濫的地步;日人把大量的摩托車售給我們,使大小城鎮有摩托車飽和之患,尤其是那要命的噪音,那讓人慢性自殺的空氣污染……樣樣都危害國人健康,是隱形的自殺武器,誰是劊子手?你們看看日本目前的情況,比較一下,就能大徹大悟了啊……"

電鍋之戰

是讓我震撼,感到痛快的一次,早在東京的一個早晨,我們下樓正準備去吃早餐,聽見一群人在不遠處談話。在日本,有人的地方一向都是靜悄悄的,我們聽到是本國人的聲音。我們自然的走了過去;看見三四位穿黑色西裝的人,跟一群本國人在搭訕,你聽,那穿黑西裝的人在問:

"你們來自哪里?看來不像是日本人嘛!"

"是的!我們來自自由中國臺灣!"看上去說話的人不是導遊就是領隊了!而且反應快又老道,說出來的話相當的肯定。

"哦!那我們是一家人嘛!"國語相當標準,語調也很親切,可惜看不見他們的臉和心。"你們來自--天津?"

"哦!不,我們來自北平,我們是北平。你們是來觀光的?"

"是的,我們剛從韓國飛到這裏,我們這次出來,每個人都準備要帶三個電鍋回去!"年輕的導遊把"三個"說得特別的明晰。

"哦?三個?日本電鍋用你們的電壓有沒有問題?"那穿黑西裝的人驚愣了。

"沒問題,電壓不成問題,不過如果你們買回去,電壓可能就有問題了。"這一位年輕人說話可真說穿了對方的心,以致對方幾乎啞口無言,尷尬起來。

就在這時,全團的觀光客中,一位女士突然笑著補充說:"其實,我們臺灣什麽都有,只是出來玩,買回去送送朋友,表示一點心意罷了!"她把"什麽都有"說得特別肯定又有力量。

"是的!是的!你們就住在這個旅館嗎?"他們似乎已無話說,只是抱著懷疑的態度,扯開話題,他們似乎不相信我們住得起這個常是開國際會議的大旅舍。

"對!我們就住這裏,而且準備住兩三天!"那導遊的話說得一點也不像洪人,對方只好說:

"好!好!我們是來開會的,再見了,再見了!"不一會兒,這幾位穿黑西裝的人就消失在電梯裏了。

一次電鍋的"心理戰術"顯然給對方一次深思與無窮的困擾啊!

"太陽"下的教育門

經過十日遊歷,我發現一個疑問,爲什麽一路上很少看見學校?看不見日本國旗和空曠的操場?導遊告訴我,鄉村裏凡是看見有樓房的建築,幾乎就是學校,日本小學都很小,常常用樓頂當操場,所以你會看不出來……的確,經他這麽一指點,我才從一堆堆日式房子的裏面,偶爾看到了樓房。但是無論如何,不像我國三步一小學,五步一中學那麽普遍,令人注目啊!

日本學校只放六個星期的暑假,寒假放得較長一點,我們去時,他們已經放暑假了(韓國沒放,公園裏有許多學校學生上寫生課呢),所以國旗也見不到,我們幾乎未曾見一以一個穿制服的學生。

日本是十二年的國民教育,每個國民都可以免費的讀到高中畢業,也可以中途退學,他們最大的關口,就是每年一月十五日,全國國立大學聯合招生考試的時間。日本私立大學也不少,全國每年有兩百二十九萬人投考全國的私立大學,人人都想擠進大學之門,實在也不容易。尤其像東京"六大",各有特色。私立慶應大學是以財經出名;東京帝國大學是以文學爲最,法律次之;日本明治大學以法律最好。公立大學,一年的學費需十五萬日幣,折合台幣兩萬五千,而私立大學一年學費要在日幣五十到八十萬之間,看科系而別。一個我國的自費留學生,除了每年要繳的學費之外,沒有額外開銷,也不上娛樂場所,每個月就需要有三萬元台幣才能勉強維持生活。

日本有名的大學畢業生,必定是國家的棟梁,無論在哪一方面都是領導國家的領袖人物。日本人教育上最大的成功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都配合得好,因而全國能立體式的強盛起來。

日本的幼稚教育及托兒教育相當發達,十年前,朋友回國就曾感喟的說,本省幼稚教育比本民落後了十十年!但這次住在日本的親戚向我透露,最近日本的育嬰托兒發生了可怕的事件,嚇得職業婦女都不敢把嬰兒托進育嬰中心。據調查,嬰兒感冒、啼哭不止,就把安眠藥放在奶瓶裏,或是加一點酒,讓嬰兒安靜的睡覺。……

談起托兒,不由得使我想起我國的兩位幼教老前輩來了,一位是已故臺北幼幼託兒所的所長郭豸女士,一位是在日本學成歸國未能貢獻國家,而再度赴日的林愛女士。她們對我國幼稚教育都抱著滿腔熱忱,一心想把國內幼稚教育的素質提升到與歐美並駕齊驅。但是這份心願未了,郭所長因車禍喪生。林愛女士學成歸國,原想有個施展抱負的機會,誰知卻無人重用她。在國家還沒有心力改革幼稚教育之前,她在"英雄無用武這地"之下,失望的攜著她唯一的兒子重回日本。聽說她過得很不自在,在日本,外國人的生存是緊張又受排斥的,何況她還要靠自己的能力撫養兒子,如果要供他讀大學的話,他們在異鄉飄泊,不知如何度地這些艱辛的日子?……遺憾的是她的音訊全無,一直未曾打聽到她在日本的地址,使我每當見到一些中年婦女低頭在公園中掃落葉,在樓樓梯間拖地板,在"唱歌的歌廳"做清潔工時,我都會神經質的想喊"林愛"。外子常制住我的衝動,但是我知道,光靠她那份微薄薪金,如不做些苦力的事,如何能讓她唯一的兒子讀完大學?

最長的一百二十分鐘

如果說,旅途上沒有碰到一些大小波折,我覺得反而缺少了一些磨練機會,同時也很難看出人心。所以我同外子都抱著:無論遇到怎樣的"天氣",對我們來說,都算是個"大晴天"。

值得敍述的要算是在大阪的那天早晨了,原來我們預定九時出發,開始一天的觀光旅遊。下樓來吃早餐時,見別團已吃完準備起程出發了。有許多人就開始啾咕起來,爲什麽要這麽晚才出發?這樣下去,我們永遠是走在人家的後面。大家吃完早餐,正準備出發,領隊王先生突然出現,告訴大家,昨日的遊覽車子發生跟別車相撞的事件,現在正在修理,請大家稍候……。這突來的消息,讓人感到意外。此刻每個人都用懷疑的眼睛去搜尋導遊的影子,但是導遊一個早晨都沒出現。人呢?大家開始議論紛紛,有人說他一定還沒起來……有人說,他一定是躲起來了,不敢見我們,怕我們責問他……就這樣大家在各說各話,自以爲是地過了半小時,一小時……仍未見到導遊的影子,而領隊也一副不慌不忙,沈著又沈默地跟我們一起在枯等著。這時其中有位團員憋不住了,遊說每一個人,等導遊一出現,大家就一直拍手,作無言的抗議,看導遊還有什麽話說,有什麽臉見人?可是,導遊就是不露臉。

又有人建議說,打個電話到他的公司去,要公司重新換一個導遊來,這個導遊太不像話了……諸如此類的話,傳到每個人的耳朵。而我跟外子起初也覺得奇怪,究竟發生了什麽?爲什麽沒人說得更明白些。讓大家坐在此枯等,打著啞謎?我們一路都未曾見過車禍,而且日本人開車始終是保持距離的,爲什麽就那麽巧會發生車禍?這時又有人在埋怨觀光社派的車子太舊,但是再想,在韓國坐的也是那麽舊的車,都沒有發生意外,到日本這個汽車王國來,竟然會有車子相撞之事,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何況觀光客的時間,是分秒必爭的,坐在此沒來由的等兩小時,怎不讓人心焦如焚!日本一向是個要面子的國家,怎不馬上重新派輛車來?

當導遊露面時,大家對他都失去了信心,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在他一人身上。車子果然換了一輛,新司機竟是我們中國華僑,我此時特別注意導遊臉上的表情,希望他對這一件事有所解釋,他是我們自己的同胞啊!有什麽不可說又不可原諒的呢!但是我見他眼睛一直不向任何人注視,也不說一句話,頭上豆大的汗珠如雨,讓我省悟到他這一百二十分鐘,必然是從一世紀裏鑽出來的啊!

坐在往京都的車上,我深思著,日本人爲什麽要用中國留學生作導遊?日人是爲了省錢(工讀生自然便宜些)?是爲了怕我們聽不懂日語?(多訓練一批日本人說國語或台語,也不是辦不到的)?他們之所以要選臺灣去的留學生用台語來接待臺灣觀光客,日人可真是用心良苦哇!但是,日本人也不是一個大方的民族,他們能賺一個是一個,能省一分是一分。他們是否看透了中國人的人情味?當對方做錯了,在人情味的立場上,都會原諒對方?或是他們瞭解中國人畢竟是一盤散沙,遇到意外事故就不合作,而藉此釜底抽薪,想分化我們國人的團結力,向心力?(不是嗎?誰原諒導遊來著?誰當時還顧念他是我們的同胞。……)而故意設的陷阱?刻意的佈局?我們怎能不時時提高警覺,用點腦筋作冷靜的判斷?倒是讓日人看准中國導遊不敢多做解釋,揭穿底細,爲了這點較優的待遇,爲了下學期的龐大學費,不便揭穿日人的鬼計,但是導遊的難言之穩,真不知如何向國人解釋,以致就乾脆用沈默來吞下這一口冤氣,忍辱負重的完成使命。

其實仔細想來,最大的問題很可能還是因爲大家出的旅費太少的緣故,要用最少的錢,達到最高的標準。導遊先生也曾向我們直言透露,三年前帶十四天的旅遊,一人五萬多元,辦起來相當省力,也能賺到錢。現在十四天,一人也只有五萬元,有的還少,而油費就增加了一倍,這生意還得做下去,不賠就算賺,最主要是"競爭"的關係。如今要他臨時調動一輛車,在最經濟的原則下,在一百二十分鐘內能調到車,已相當不容易了。但是這些話,聰明的導遊知道不能說,一說就等於"念經"了,試想真會有旅客站在他的立場,有興趣聽他的苦經而原諒他嗎?誰不希望自己花了錢能吃得好,住得好,又能坐最高級的車子呢?

我懂得了他這份沈默是有用的,不提更是聰明這舉,因爲不會得到所有人的諒解的,唯有在未來的幾天中好好的表現,用事實來證明。果然這一個年輕人在忍辱負重的情形下,往後的幾天確實有令人刮目相看又感動的事發生。

從這個事情的經過,我深深地體會出,無論發生了什麽事,當自己對該事未作深入瞭解以前,最好不要衝動的妄下斷言或主觀的否決一件事。我們如果一時衝動,在國外給國人留下了不可收拾的後遺症,傷了國家的體面,未來的同胞要出國門,可能就會受到令人驚悸的待遇了。常聽人說,有的觀光團出去後,中途被人放了鴿子的經驗,這各階層很可能不完全是對方的錯,而是因爲我們自己不沈著、不機警,而上了對方的當。想想看,有沒有這種可能呢?

升國旗的彈簧人

談起這位受人誤解的導遊陳先生,說句真心話,我個人對他有一份崇敬之外,還增了幾份感動。不管怎麽說,他是我們的同胞,他爲自己的學業與未來的理想,在日本打工,受盡折磨(後來才知他有個尚稱富裕的家庭)。今日他能當起日本導遊,可不是什麽容易的事,他必須對日本的國家有全盤的瞭解,有豐富的知識,以及應變的能力。而且還要能歌善舞,說起話來句句動聽,最主要身心健康,具體樂觀、百折不撓的精神,最重要的還該有一顆對國家民族存有堅定不移的信心,而他似乎都做到了。試想他如果是我們的兒子,他能有如此表現,我們不是會情不自禁的一邊笑,一邊激動的流淚嗎?我可真對他另眼相看起來。

我們抵達東京的第二天。開始了日光之遊。經過日本最高的六十層大樓時,他告訴我們,並指給我們看,他在東京住的地方,是在大廈對街不遠處的一棟十層樓的屋頂上。屋頂上只有三席大,夏天熱得不得了,就是沒機會撿到冷氣機。由於功課繁重,又要打工,沒有時間洗衣服,大約一個月才洗一次,日本有公共洗衣機,一百元日幣洗一次,一百元烘一次,飯也要自己煮,煮多了第二頓又覺不好吃,吃不下去了……他邊敍述他的海外漂泊生活,車子正好遠遠的劃過他的樓頂,我看見樓頂上有一面旗子在飄揚,我好奇的問:
"你屋頂上的旗子是什麽旗?"因爲在飄動,看不清楚。

"是我們的國旗呀!"

"我們的國旗?誰升的?"

"是我!"

"你?你每天都在樓頂升國旗?"

"是!"

哦!我被這個年輕人感動得幾乎流淚了。中日已斷交這麽多年,我們走遍了這麽多地方,連博展會都沒見到我們的"青天白日滿地紅",竟然在那樓頂上,一面中華民國的國旗在空中飄揚,我怎能不爲之震撼啊!我相信,在這面國旗下居住的中國人,曾在此受過不少的歧視、輕辱,但唯有在"青天白日滿地紅"之下,他才有勇氣面對現實,才得以平安、踏實些啊!

我忍不住心底的激情,從他的表現,十日的相處,最後我送他"彈簧人"的尊稱。

第二件令我們全車人都感動的是,他一路替我們介紹福岡的一條街。多年前歐陽菲菲唱了一首這一條街的歌,風靡了整個日本。後來她嫁了日本人,可以正正式式的在日本唱歌了。我們想試探面前的年輕導遊,於是有人說:

"我看你也來娶個日本妻子吧! 樣你就可以有日本籍,可以少吃不少苦,不是很好嗎?"誰知這一位"彈簧導遊"未經思索的就回答說:

"我明明是中華民國臺灣來的。做中國人有什麽不好?吃苦是一種磨練,成長,也是出來見識、體會人生,沒什麽?'苦'是不能吃的……"我被他的忠誠感動,一夜關日本、臺灣、大陸地名的謎語,作爲他今後從事導遊工作的參考資料。

幾回聯想

旅途中,常常會因爲某地、某人、某事"觸景生情",而勾起自己的一些片斷往事,其中值得一提的有三件事:

(1)白米飯之淚

我們上了瀨戶內海的"太陽花"輪船後,在輪船上吃晚餐。輪船上的餐廳很豪華,我們入座時,桌上已擺好了各人的晚餐,大家安安心心不用擠、不必搶地吃著自己的白米飯和日本料理。大家有序的吃著、吃著,那份安寧,使我回想起抗日戰爭勝利的那年,我們從重慶坐車到漢口,從漢口再坐輪船經長江到南京,不可磨滅的記憶。

還記得那也是在輪船上開飯。八年的離亂、饑餓的日子,每一個中國人都在饑荒中求生存。那份逃荒者的心情,仍出現在勝利後每個人的眼神裏。當大家見到一桶桶的白米飯擡上來時,從饑餓、逃亡的生涯中訓練出來的"搶"的行爲,完全表露無遺。那一碗碗的白飯被人如同珍珠般的搶灑滿地,一個個飯碗也滾落在白米飯和群足之間,原來是人人可吃飽的一頓飯,結果饑餓的人只有眼睜睜的瞧著那一地的"散沙"。

如今想來,中國人是何其無辜!原本居住的是魚米之鄉,土地肥沃、地大物博的國家,人民竟因外來的侵略,而過的是什麽樣的生活?這個畫面留在腦海中三十六年了,它仍是那樣活生生、刻骨銘心的呈現在我的記憶裏。

(2)中國瓷之命運

在東京的早晨,我跟外子去吃自助早餐。我們對日本的瓷盤特別欣賞,覺得它精致,色彩柔和。外子說:我們這次買一些瓷器帶回去送送親友吧!就在此時,只見站在旁邊處理餐盤的侍者,手中拿著的盤子,一不小心輕碰到了餐車,餐盤即刻分成碎片,我忍不住笑了起來。這件小事正好印證了我小時候曾聽過的一個故事:

在一次國際瓷器評鑒會上,外國人直誇日本的瓷器造得如何精雅,如何美觀,如何細緻,許多外國人都以爲讚美的、羡慕的眼神欣賞贊許著日本的瓷器,而對中國的瓷器卻不置可否,不感興趣。正在這種情況下,不知何故,中日兩國的瓷器,不留心的都摔在地上,嘩啷鐺,日本瓷器摔得粉碎,而我們的瓷器雖然掉在地下,卻是有驚無險。中國瓷器一點也沒破損,這一下子,外人才真正懂得中國瓷堅韌的價值了。

(3)橋的故事

赴日光的途中,山路上有四十八個很陡的彎路。我們坐的車子,跟別的觀光車比,真可說車身短不算,而且是該淘汰的老爺車。我們原先上山時,就異常的提心吊膽,深怕這回有了意外,總算在司機先生的高超技術之下,平安的上了山。而下山時,我們起初也緊張萬分,個個屏著氣,不敢稍有動作。走在我們前面的是一輛最新型的、車身特別長的遊覽車,車內都是日本遊客,我們原見這一輛車又妒又羨,誰知當我們在轉這四十八個彎時,我們的華僑司機不但老練,而且轉彎時穩重輕巧,毫無困難的就轉過來了。但是前面那一輛車卻在轉彎處,進退不得,顯出笨拙的樣子,大家看在眼裏,對自己增添了無比的信心。每過一個彎,大家都拍手歡呼,並給司機先生熱烈掌聲作鼓勵。

我見此情、此景、此地,又勾起我七歲那年,抗日勝利返都的情形。父親擔心四川三峽的危險,在保命爲先之下,選擇了坐車返鄉計劃。猶記得有幾家人一同坐在大卡車的一堆堆行李上,車子經過一座山又一座山,下山時,有一座山竟有七十二個彎呢!車走了一半突然停了下來,原來前面有一座小橋損壞,載重的車子無法過去了,這下怎麽辦呢?被困在山中不上不下,那還了得?而且據說這些山上土匪最多,如果在此過夜,生命難保。大家商量著,不知如何是好?如要把橋修復,需要工具、材料,此處哪來這些呢?正在大家想不出好法子來時,橋的對面也來了一輛像公共汽車的巴士,仔細一瞧,原來車裏坐的是一車投降的日本兵。這一回我們過不去,他們也過不來,日本兵見狀便派代表下車跟我們商量,代表對我們說:

"如果大家肯一起合作的話,我們可以過去,你們也可以過來,不過,我們出工具,你們得出人力,把這一座橋勉強修復以後,我們先過去,然後我們再幫你們過來,如何?"我們覺得很合理,便通力合作的修好了橋,然後讓他們先過來了。誰知車子一過,那一座並不牢固的橋又塌了。這時我們個個都寄望日本兵車停下來,只要那一車的日本兵幫忙,我們也可以順利過關。但是不守道義的日本鬼子,竟然不理不肯的走了。我們發現受騙,已經遲了,這真令人氣憤真膺。但是"受騙"是事實,日本人已投降,他們仍是如此狡猾的對待"以德報怨"的鄰人,真是令人痛心啊!

一直到黃昏,天將暗了下來,大家正在不知所措時,我們車後開來了一部小吉普車,上面坐了兩個外國女人。她們發現了這種情形,瞭解了實況,便安慰我們說:

"不要急,不要急,我們來替你們想辦法!"於是她們先拿了幾包蘇打餅乾給孩子們充饑,然後把車子調回頭去,一會兒就不見了。

當她們再出現的時候,橋的對方也出現了燈光,原來這兩個外國女士回頭到山頂去設法連絡山下美軍來修橋,並且還帶了幾根鐵鏈子,準備先把我們拖過去……就這樣,我們才躲過了一場浩劫,一場大難。這件事一直放在心裏,始終是耿耿於懷,日人背信義,美人好助人的本性,在這件事上完全的表露無遺了。

觀光透視

日本最長的高速公路,全長六百八十公里的"東北高速公路",經過七個縣市。除了國營高速公路以外,日人有私營的道路,要收過路費,而且加油站都是民營的。一路上休息站、餐飲部的建築異常美觀、精巧。休息站上有免費的茶水供應。最具特色的是,日本大街小巷、公共場所以及加油站、停車場都有自動的販賣機,無論是咖啡、飲料、果汁、香煙,以及一些日用品,都無須人力就能自動的買賣,一樣物品都標好價目,把錢幣投進,你所需要的就自動出來。如此的販賣法,省了不少的人力,卻能大量銷售國內産品,而且養成自動守法的精神。

休息站上,可以拿到免費的有關資料,例如"道路設施"、"自動車道"、"高速公路"以及當地名勝古迹的介紹資料,在資料中常附地圖,或"分段路線圖"、"道路基本常識"、"各種指標的介紹
以及區間距離的車資價目表等,引導向前行駛的人。凡有此資料的人,不但瞭解國家建設,更不致迷途忘返了。

出國觀光前,有很多人都先提醒,日本"料理"我們會吃不慣,而且一下子就餓了,餓了也買不到東西吃。我原信以爲真,身邊一直不離一包餅乾,但是或許是我的胃口比較隨和,加上對沒吃過的食物都有好奇心理,所以在日本每次我都會把自己的一份吃得精光;的確,日本人的食物缺油,食物又清淡,幸好還有一大碗白米飯,只是水果、蔬菜給的真是少之又少,縱然有一點高麗菜絲兒,那也是拌了沙拉生吃的。但是奇怪的是,日本人吃這種的"料理",竟然會精力充沛,而且平均壽命男人是七十六歲,女人是七十九歲呢!

不過我們這一個團安排的三餐還差強人意,韓國餐、日本"料理"、中華"料理"、西餐都搭配著吃。等我們吃得要受不了時,就會吃上一頓中華"料理",那一種夠味勁兒,真想把盤子都給啃了,中國菜的味道才是"人"該吃的上品佳肴啊!

憑良心說,這次出去,吃得不錯,住得也相當的有水準,尤其在熊本、大阪、東京,我們住的都是第一流的旅館。其中大阪及東京的旅館,都曾是六國會議的地方,各國元首下塌的旅舍。(前面提到的幾位穿黑西裝的北平人,就是到東京來開會的。)就以東京的這個坐落在市區旅館來說,全館共有新舊兩館,新館有四十五層之高,舊館二十一層,它是利用一塊山坡公園建的。館內全部有四十八個廳,專供聚會之用,有兩千一百個客房,一百個地下商店,三十一個餐廳酒吧;停車場可停八百七十輛。館內佈置得美輪美奐,有各國不同風味的情調,每天早晨,凡是住在館內的旅客,都可憑券進入自己喜愛的餐廳吃早餐。凡是住進去的人,都會使自己覺得已成爲大人物之流的高貴人士。

我們在這種豪華旅館中連住了三夜,尤其在東京這麽寸土寸金,人口擁護如"螞蟻巢"的地方,享受著自己的"血汗錢",沒有人會說划不來了吧!尤其日本的旅館服務奇佳,我們從沒跟"茶房"照過面,但是一路上我們的行李不必自己提,我們人到哪里,行李也跟到哪里,不必付小費。白天出門,回到旅館,已有人替我們整理,清掃得跟原來進門時一樣,尤其你不必怕會睡過頭,旅館用電腦控制你起床時間,領隊說七時起來,第二天七時就會有電話喊醒你,這的確方便、舒適,讓人覺得很值得。

住在如此的旅館裏,我不得不深思起來,今日我們能受如此的款待,是不是因爲日本人知道我們人人有錢?雖然那四萬元左在的旅費,怎可能夠得上如此的開銷,不賠錢才怪呢?但是我卻從一個小女孩口中得到新的概念,她說:

"不賠就是賺,只要把錢裝進日本人口袋裏,日本人就能把少錢變多錢。而且日本有這種"醉翁之意不在我們的旅費上"的觀念,他們是用"經濟城牆"來賺我們"購物狂下的鈔票"。試想,哪個觀光客,出門時身上不帶一筆不少的數目?日本人就希望把我們的口袋全部倒進他們的口袋裏,這才是日本人肯不計虧損的如此接待我們啊!"

再說自從我們國家打開了觀光的門戶以來,國內的財力一年流向國外的數目相當驚人。我們在國外如果沒能做好國民外交,或回國後對國家有某些積極貢獻,又或學日本人努力做好建設國家的"情報員",那麽出外觀光的意義又何在呢?

聽導遊談起我國華僑在日本做生意,往往很難做出一番大企業來,主要是日本人在經濟上團結排外,他們互相競爭,卻不互相打擊。大的企業領導、照顧小的企業,而且有互助共存的關係。而我們國人常常是看別人做什麽會賺錢,自己也來做,而且把價錢定得比對方低來打垮對方,以致在"自己踩自己的腳"這下,産生不了大的企業。日本商界最大特色是服務好,誠實無欺(這是他們自強的表現吧,過去實在是不敢領教)。日本貨物價格幾乎都是一致的,可說買不到便宜貨,也沒有地攤、流動的小販可討到便宜。所以日本人可說個個守法,除了在百貨公司換季、大減價時買到廉價貨物,或是免稅商店打八折之外,其他從南到北都是一個價目。

不過以我個人的感覺,我覺得除了東京可以買到比較看得上眼的東西以外,其他都市除了特産,似乎沒有東西可買。也許我們逛的街太少,地下街人潮洶湧,日本人大部分是用它來做過路之用(天熱時人都在地下街走動,真成了螞蟻國了呢!)而且地下稹有以吃食店最多。總之我覺得日本東京百貨公司的裝璜佈置,貨品的水準還是不如我國的高雄大新百貨公司,以及高雄的地下街呢!也許我有偏見,也許我沒走對地方,但是我想,日本是以外銷爲世界之冠的國家,好東西怎麽會留在國內,不賺外匯不成了傻瓜--而且近年來,日本的重工業、科學技術、汽車出口……全力以赴的躥起直追,也許日本人已不在乎這些手工藝、輕工業、玩具業的品質了。我尤其對日本人的玩具業感到失望,至少我逗留在東京的兩三個百貨公司中,沒見到能令我動心的玩具,色彩的刺目,真令人失望。

華僑之利

每一個去日本觀光的觀光客,一定會帶一些日本的藥品回來,似乎是怕別人笑他沒去過日本似的,也可說買日本藥是每個觀光客都有興趣的。例如日本人的征露丸、救心、中將湯、硫克肝……成爲人人家常必備的良藥,於是觀光客在日本掀起一陣陣購藥的"狂風"。

大概在日本的華僑生意人,有鑒於此,算准了是百分之六十的生意經,有利可圖,加上有百分之四十的愛國心,心疼大量外匯給日人全部吞了下去。於是在華僑與留日學生通力合作之下,把一批批的觀光客,帶到他們的市場去,用批發價,或低一兩成的價錢把貨物賣給觀光客。如此一來,不但華僑有利可圖,留學生也可以當臨時店員,半工半讀賺取學費(或生活費)。同時,我國觀光客也可以用外面買不到的價錢,買到成打、成盒、成箱的貨品。這幾乎成爲觀光客遊覽日本的目的了。

刻在東京,導遊帶我們去買藥出來,路上就碰上了另外的幾位中國人,上前來跟我們打招呼,並且遞上他們的名片,很客氣的表示非常歡迎我們去他們那兒看看,可以買到更便宜的東西。一邊指著不遠處的紅頂樓房說:就在那紅屋頂上……我見此情此景,忍不住掉下淚來,喔!中國人哪!我的同胞啊!你們能不能放棄"自己踩自己人的腳"的作風,這……這……這是何其可悲的事啊!但是中國留學生的根並不是紮在日本的土地上啊!他們又怎能想得那麽遠,那麽深?他們要不如此做,又有誰能幫助他們的現實生活!

海外學人的辛酸

當聽留學歸國的學人談起,留學生在海外大致都靠洗碗、清掃、端盤……賺取學費。這種工作所得的工資,也僅能維持自己的有限生活。說實在的,在國內的子弟們平日都太享福了,爲了讀書,在家中可以不洗碗,不掃地,往往是在父母"望子成龍"的寄望下,養尊處優。再說爲了通過一道道的升學關口,幾乎無暇去培養生活上的藝能,如彈鋼琴、電子琴、畫畫、雕刻、書法這類的特長,以致留學生出國打工,永遠是屈於外國人跟自己都厭煩的清洗、打掃工作。難道中國留學生,就不可能打別的工嗎?爲了出頭一日,爲了光耀門楣,爲了完成遠大抱負,他們就必須做這些工作嗎?在國外找工作的確不容易,但是我仍覺得國內的讀書人太重書本,忽視了技能的訓練,也是事實。許多從小學琴、學舞的孩子,一旦上了高中,就被迫放棄而專心一意的爲升學,結果養不成高超的琴藝,畫不出新穎的畫,又如何在國外獲得一份較有靈性的、文化的工作?何況日本人排外,封鎖了職業的門檻。但是中國人是個韌性極高的民族,總能鑽出一條路來!正如他們在賣藥,在當導遊……不就是在努力?不過由以上的領悟,使我深深地覺得,今日的留學生,沒出國的學生,甚至於任何一個人,想立足在這個社會上,想將來對社會有一番成就,如果從小不培養他吃苦耐勞,鍛煉成一個有韌性的人,做不成"彈簧人",又如何能挺立不拔?必然被殘酷的現實給折斷了啊!

常聽人說,學生自費留美,只要花臺北市的半棟房子就行了。但是在日本自費留學,就要花去臺北市的一棟花園洋房,這話可真不假。

聽導遊陳先生的分解細說,每一個留學生幾乎都是半工半讀的,從下午五時到深夜十一時,一日才能賺到三千日幣(合台幣五百元)。這種打工的生活,不能坐要一直站五六小時,相當吃力。而每一個月的房租、三餐(不能吃太差,太差營養不足,甚至毛病都會有)、洗澡、買書、洗衣等,一個月連學費平均要有三十萬日幣(合台幣五萬元)。有這樣才不會使留學生身心不正常不然那種跟同室人住一房,彼此沒時間說話生活的孤單,內心的痛苦,有苦無處傾訴,日久就會發神經,頭腦會起變化。往往讀了五年的博士班,未見一場日本歌舞表演,那種單調生活,會令人發狂。這真叫做"壯志未酬人先瘋啊"!這種可歌可泣的故事,是留學生圈子裏經常演出的慘劇。

留學生在國外的日子雖然孤單,但是又最收國內親友們來探望他,帶給他更大的困擾。他往往正是狼狽不堪,爲學位,爲生活疲於奔命的時候,親友撞來了。是接待他?還是不聞不問?如要接待,費用相當可觀,而且又損失了打工的工資。所以留學生最怕的就是聽見有親人要來探望他。如果他能約你到咖啡館喝杯咖啡,作半日談,這就相當不錯了。千萬不要再去挖他的底,揭他漂泊海外的隱情,你可千萬要體諒他內心的苦衷心。

從導遊口中,我們聽到一個相當令人吃驚的故事。一位家境富裕的母親到日本觀光。她到了東京時才透露她有一個女兒在東京讀書:導遊建議她快連絡女兒,讓女兒來陪陪她。這一位母親卻說:

"我就是不讓她知道,我要在她來不及準備的時候去看她。我要看她究竟在這裏幹些什麽?好幾個月都不寫一封家信,我感覺她好像已經沒有心在讀書。……"這位母親正跟旅行團在東京的一家中華料理館吃飯呢,說著說著,她突然看見她留日的寶貝女兒正端著中國菜向她的方向笑咪咪的走來,結果,母女兩人都驚呆了。當母親知道自己掌上明珠,在國外竟做在家都不讓她做的事,卻在國外強顔歡笑的端盤子,這一位慈母意外又心疼的當場大哭不止。最後還是在導遊先生相勸之下,才使這一位母親明白過來。留學生都爲學費、爲生活打工,刻苦,這是磨煉啊,不算壞事。何況這位富家小姐在外不願自己獨特,不想全靠家中的金錢接濟?她在國外能脫去千金小姐的外衣,跟大家一樣吃苦,這該是讓父母高興的事啊。

"人情味兒"變"小兒科"

我坐在遊覽車上,最大的感覺是自己似乎坐在一間活動的教室裏,隨時觀賞著窗外的一切風景,耳朵聽著"導遊教授"的一一介紹,大量吸收活生生的知識與見聞,我認爲這是我一生中最美的一次旅行,最值得的一次學習課程。雖然我同外子一向不願在外表現出爭搶座位的舉止,因此我們始終是坐在車的最後面,但是並沒影響我的學習。雖然導遊先生一路用台語作講解,也幸好我早已可稱得上是三十年的臺灣人了,所以我沒有語言隔閡。

日本人也有送紅包的習慣,這個習慣原是代表送者的謝意。一路上,我們換過好幾次車子,每一次導遊先生就提醒我們向司機表示一點心意,大家都自由的"意思意思",沒想到總結下來,只合日幣五千園(還是兩團合併觀光的一次,有五十人之多),這份心意在導遊的習慣上是拿不出手的,沒有辦法,導遊先生只好自己也這樣湊成了一個紅色送給司機先生。這些小事,我看在眼裏,不覺臉紅起來。我國一向被稱是一個人情味極濃的國家,而在小費方面爲什麽卻那麽不大方?太太們頸項上戴的是日本人都買不起的昂價珍珠,先生們手中的大鈔數目勝過那小小的銅幣,爲什麽在這種人情上,是那麽的拿不出手?這些話,領隊先生與導遊先生都不便說,但是我對這種不舍小錢,而失國風的作爲很是不滿,覺得可恥。尤其是在東京的最後一天,有人提議每人出一點錢表示對導遊、領隊的一點謝意,我真擔心大家又像給日人小費那樣的"小兒科",於是在幾個熱心人聯合表示之下,決議一人最少一千日幣(也不過是一百五十元台幣,分給領隊、導遊,各人也只有幾十元的心意,理應是沒有什麽什麽異議的),但是此刻就有人訴苦了,有的說,我這次出來,是兒子給的錢,買的都是兒子媳婦的東西,我們倆老夫婦一個錢也沒有(不過,他們仍是拿出了該拿的,也真感動)。有的說,我只剩下買酒送朋友的錢了,我哪來的錢呢?我也聽到有的太太們在議論,我們坐的這種爛車,還要小費,哼!我才不給呢!總之,從每一個人手中提的,身上戴的都可看出不是出不起一點心意的人,竟然在國外表現出如此的"小兒科",我深深地遺憾,我們的國民,真正的缺乏了"國民外交"的禮儀與訓練。我真想即時能拿出一本觀光手冊來,手冊中把該有的禮儀、入境隨俗的習慣、該有的基本談吐,都一一列在書中,留在每個觀光人的手邊,隨時參考、閱讀。不然我們怎麽不可能把後遺症留在國外,讓日人再把不滿轉嫁那些苦命的留學生們呢?

日本之

我要再用一些文字,敍述日本最令我心折之處。

首先我要告訴的是日本的安全措施;無論我們走到哪里,只要一進門"非常口"的招牌就時時在眼前,不但醒目,而且是有燈光透視的中國字招牌,由此可見,日人對於每個人的安全,都做了最妥善的準備。每一間旅館客房中,都有手電筒供應,以及備用的電池,以防萬一停電或地震、警報之用。日本的高樓大廈,都有防地震的準備,最不可思議的是日本六十層的高樓,如果碰上地震,可以左右搖擺各一公尺都不曾倒塌,這是經過多少次實驗、研究、示範的成果。所以在高樓上,輕微地震,不必驚慌的往外逃了。

再值得稱許的是日本的火車站、飛機場、高速公路休息站、餐廳、旅館、公園、名勝古迹……凡是我們經過的地方,人家的廁所之乾淨可真值得有"馬桶蓋上切蘿萄"的稱譽了。而且有免費供應自動的洗手肥皂水,有的地方有烘手機、擦手紙,每一間必有兩卷衛生紙(一卷備用),使進去"唱歌"的人安心。尤其是在某些公共場合,還設有殘障人的專用廁所呢!

我最覺得驚訝的是日本人見了中國人絕不講中國話或英語,他們不會因爲自己不會說外國話而自卑,他們以說本國語言爲榮。而我們中國人卻不同,在這方面常常喜歡入境隨俗,說幾句洋涇浜的日語、英語,做 公共關係的寒暄詞(連我在內)。但是我們每一回坐飛機,竄小姐用各國語言來講解安全帶的使用方法時,雖然滿艙都是中國人,卻逼我們聽的是日、英、韓語,如有國語,也是留在最後才說,難道今日我們的國語是那麽不吃香嗎?還是我們國家沒有地位?抑或是知道我們中國人最隨和,又能有容忍的心胸?

"日本沒有閒人"這一句話聽來似乎沒什麽,但是仔細一想,就要令你嚇一跳了。我相信這一句話的意思是"家家沒有光吃飯不做事、不賺錢的人",尤其日本的婦人及老年人,他們都不會留在家中吃閒飯,而是仍要儘量發揮自己的能力,不以工作的低賤爲恥,而且不必靠人督促,必定把分內工作做得盡善盡美,使這份工作因他們的參加而提高了工作的價值。想起因他們的參加而提高了工作的價值。想起國內一位朋友因爲開了一家幼稚園,暑假中做了一百家的家庭訪問,她失望又感喟的說:現在的媽媽們都太空閒了,真讓人覺得是人力的浪費,沒能把婦女們結合起來,爲國家做些有意義的事。當然我們不可否認,政府一直在提倡"客廳即工廠"的口號,並且還鼓勵媽媽們多做戶外運動,參加早晨的土風舞之類 有益身心的活動,可是政府如何有計劃的、有效率的、有統整性的把家庭婦女們繼續教育起來,組織起來,也能替社會公益盡一份力量呢!

日本政府對國家建設所做的立體式,地毯式,統整性的規劃,人民全面的支援與動員,能夠把國家的事當自己的事去盡心盡力。我相信日本每一個人,都會常常站在馬路上去觀看自己四周的環境,對自己不重視公共秩序、衛生、合法的建設,會覺得是可恥的事。日本今日能夠進步到如此程度,可以說完全由於民族的自覺,才能立竿見影。我也曾聽一位朋友說起,他親眼見到日本港口的大貨輪,一頭在輸入從國外購買的廢鐵,另一頭就在輸出一輛輛的最新外銷汽車,那份輸送的效率驚人,看得這位朋友目瞪口呆。

我絕不是在向您訴說日本的"月亮"曾比自己國家的亮,但是我們不能不提高警覺。日人的自強是他們成功之道啊!他們已不是三十年前的"小日本鬼子"了,但是他們不會忘記吃那兩顆別國未曾吃過的原子彈,他們在忍辱中站起,雖然他們是一個沒有軍事力量的國家,但是他們何需再用什麽真正武器?他們的經濟起飛,他們的國民生活水準提高,他們的外銷幾乎要遙控了全世界,這不是戰爭嗎?這不是"日不落國"的口號已在壓倒英國嗎?

日本是個沒有噪音的國家(除了電視裏的對話聽來不入耳之外),日本的每一棟房子就是一棟房子,扎扎實實、牢牢固固,沒有堆積一點雜物,門窗牆壁灰塵都幾乎因整潔而不敢落下。他們門窗的玻璃比我們的大,且有隔音功能;除了在東京見到人口擁擠現象,空氣受到污染之外,其他城市都仍是綠地處處,空氣清新,根本不像是住著一億兩千萬人口的國家啊!

走馬看花海博會

最後,我要說到我們在神戶參觀博展會的情形。首先瞭解神戶是日本第二大港(第一大港橫濱),今年的博展會,最主要是介紹會場的這塊海埔新生地。展覽會場面積有四百三十六公頃,以十五年完成,經建費用是向低利的德國銀行借貸,這次就是要世界各國人瞭解,日人能"滄海桑田",化大海爲神奇,開拓了海博新生地。因此我深深的感覺,日人應該從此自省自足才對,因爲他們不必再擔心土地不夠,而再作妄想侵略中國的企圖了,請從此收斂起這種侵略的野心吧!

博展會一天平均參觀的人在十萬以上,最多的一天達到三十萬人。全場內有幾十個館,如何能在兩三小時內參觀完畢呢?(我們觀光的人,最多停留三四小時,而我們只有兩個半小時的參觀)。我與外子見一棟棟別出心裁的建築,除了照照相留念之外,很難進入一間展覽屋去,那排得比買"亂世佳人"電影票還長的"龍",我們見了就如彈出的橡皮筋又彈了回來,除了在幾間水準欠佳,號召力不夠的小型展覽室涉足參觀之外,我們一直在各會場外面流連。因而令我感興趣的還是會場的垃圾處理問題。我奇怪一天十萬人參觀,有兩步一"吃食小屋"的博展會場,地上竟看不見一張紙屑,煙頭,棍子……我並未見到會場有不時在打掃的工人,到是發現每個人都有丟垃圾的習慣。我特別注意一個日本的中學生,他跟我們坐在一個桌子上吃漢堡、烤雞,喝可樂,他邊吃邊欣賞對面電腦人在主持的有趣味節目,一陣風來,把他喝的可樂紙杯子吹到地上去了,他仍未覺察。我心想,這下可好,總算給我逮著一個不懂公共衛生的學生了。誰知當他喝完了可樂,看完了節目,立刻起來找尋他該有的"垃圾",於是從地上一 一撿起,丟進附近的垃圾桶。

博展會原是我們觀光日本最感有意義的行程與目的,誰知是那麽樣"不得其門而入"。我們無法比較各國的工業的技術,瞭解各國進步實況,導遊先生不可能時時會在我們的身邊。說句實話,每當下車後,我幾乎未曾聽過導遊先生的講解。這是我最感遺憾的,因爲我一直患著腳疾,無法跟上隊伍,總是落在隊伍後面,所以對於各地風景名勝可說是一知半解,好在我的目的不在日本的名勝上。不過因爲這次的重點原是博展會,卻令人有大失所望之感,使我覺得領隊和導遊先生要有一點責任。他們應該事先預料而先作好安排,或許把全車人分成若干組,每組去參觀幾個重點,然後回車後再互相報告心得;或是互相幫忙搜集有關資料,回去可作參與,這樣才不致白白進了博覽會,而所見所聞僅跟我國的商展差不多,買買小禮物,吃吃點心的那可真是遺憾終身的事了。

感懷處

日本的山水跟我國實在也無多大差別,樹木、花草種類,也相近似,但比起中國大陸的風光,必然會遜色太多。今日到韓國、日本去觀光,本來每個人的心理都會覺得也不過如此罷了,他們有的豪華,我們又何曾缺少呢?十二日的走馬看花,看的是山水、寺廟、古迹;住的是觀光大旅舍,吃的是各國的"家鄉味",手中提的、買的卻是一大包,一大包的"人情包袱"……。出來花這麽多的錢,只是見了世面,開了眼界,但對自己可有益處?對國家能不能盡一份心力?如果我們只是如此的走一遭,帶回的卻是更多的"自卑感",和盲目的"崇洋狂風",那又何必走這一趟呢?

我回來第二天見報,介紹美國傅高義寫的"日本第一",使國內人士起了注目。的確,日本人有他自強的秘訣,而且也有他自強的條件,連美國人也要朝東看,向日本人學習。然而我們又不得不深思,日本人"依舊念西風"的作爲,只是爲力爭上游的目標;不可否認的是,我中國文化卻紮根在日本人的精神生活裏啊!

我不得不替日本人掀開幾點隱憂:如果日本過分強大,會再度遭到歐美強國的嫉妒嗎?這一代的日本人,已把日本料理得如此盡善盡美,下一代的日本人又將如何突破現狀?日本民族如此深沈,如果不轉換風氣,再這樣下去,是否缺少民族的朝氣與活力?(不能永遠如此深沈)日本的進步,靠經濟起飛的關係特大,如果一旦強國有經濟封鎖的意圖,日本人又如何維持現狀?日本的年輕一代是在搖籃中長大的,是否能夠體會上一代所接受到的沈痛與負重精神?能幹、精明的老子往往會生出敗家的兒子,日本會有這樣的一日嗎?

我們覺得,日本人的生活,似乎已消失了農村生活的影子;看不見村婦,瞧不到農人,更沒見過兒童在門外嬉戲,汽車完全代替了腳步,這怎麽能算是一個大同世界之國呢?這只是個"展覽之國"罷了!我還是喜歡我們的國家,是個人來人往的真實社會。縱然能見到孩子們在打架,也許哭鬧聲劃破了鄉村的寧靜,村婦們的喊話,三姑六婆的東家長、西家短……這才像是個有人的國度啊!我不喜歡閉門深鎖,大人躲在地下街裏行走,我更不願自己天天像蜜蜂似的,采了花蜜全爲了蜂王與群體。我們有三民主義的大同理想,我們必定有能力改進我們的國家,我們不必抱著自卑自棄的心理,但是我們更不能再有"日本鬼子有什麽了不起"的輕視加自卑産生的自傲心理,不然我們沒舉槍桿就先打了一次敗仗。

我們唯有喚起全民的自覺、自省,才能夠不被日本人所獲。各人懂得約束自己的過分自由,讓我們共同來建設國家,更希望政府儘快立下百年大計之藍圖,集合全民力量,貫徹國家計劃。日本能,我們爲什麽不能?

後記

本文能夠順利的完成,首先要感謝在日留學的陳浩先生,是他的成功導遊,才能提供我不少看不見的資料,使我對日本有了完整的瞭解。第二要說的是,如果旅遊回來,沒有見報,如不知傅高義對日本的不會使我如此激勵,說不定,"我們的芳鄰"會胎死腹中,永難表達出來。

我寫完這一篇近四萬字的遊記,一方面爲它的誕生欣喜,另一方面擔心我寫的是否真能感動大家?真能喚起全民的愛國意識?我這枝禿筆,寫不出我的情愫于萬一啊!但是我以一個從未出過國門,八歲就來臺灣的人,這趟出國心眼中會留下多少的回饋?能爲國家肩挑起多少責任?如果我一一敍述出來,讓未出地國門的人也能有所警惕,給出過國門的人一次檢討與自省,"我們的芳鄰"才會真正的感應到"德不孤,必有鄰"的真諦。

七十年八月三十日完稿

悉 屛闯龅貒T的人也能有所警惕,給出過國門的人一次檢討與自省,"我們的芳鄰"才會真正的感應到"德不孤,必有鄰"的真諦。

七十年八月三十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