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傳統教育挑戰

 

談衛那

 

 

<自強不息的永續學習> 是我與生俱來一貫的座右銘; 請您及時的聯讀一篇拙著< 菩提的掌聲>, 從此文中您能發現:

 我在繼續不斷的進修學習, 吸收較新的教育觀念; 縱然我曾極度的嗔恨過當時的學校教育; 我仍然捨不下我的開放教育之觀想! 為甚麼呢?

 

因為我無法認同現時代所謂的傳統教育的體制; 讓人處在民主多元的社會裡, 卻仍然是在奉命行事; 獨斷獨行, 僵化了的一元化制度, < 制度 > < 規定 > 幾乎填滿了第一線教師們的自主空間, 教學不允許有一點創意, 也未能開放第一線上的教師們, 有表答意見的機會, 整個制度仍缺少深入的鑑賞力與積極的開放觀念; 既得不到自由的思考,  自由探索的餘地, 一切都得按照上面的規定行事, 目的是要防止少數喜歡活在教育軌道之外的人; 逼使教師在傳統的體制之下窒息, 您說我如真是一個不按牌理出牌的人, 我該妥協在這種僵化了的體制之下嗎? 我又該如何走出自己呢?

 

! 我不甘心就此妥協 我是一個傳統教育的叛逆者; 在這種被權威操縱與傳統體制所壟斷之下, 極力反彈, 決心要向傳統教育挑戰.

 

 1987 我曾寫了一篇< 今日教師的困境 >被刊登在台灣的 < 張老師月刊 >, 接著又模擬了一個不能完全被傳統教育所塑造的兒童, 代他表述他對一言堂的學校教育與不能以身作則的家庭教育的抗議; 也在張老師月刊

 

上發表了 < 威威的吶喊 >, 反映當年學校與家庭教育對某些孩子的不適應; 終於我勇敢的 < 向傳統教育挑戰 >                         

開放的班級經營

 

接著, 1988年的新學年開始了; 我走我道路 我敲我鑼鼓的特性顯露了出來; 我決心要實踐我的開放教育理想;

 

完全依據我擬寫的< 教育開放之鑰 >的藍圖, 開始進行一年級的開放教學試驗; 凡是在教室裡的學習活動, 均由

 

我與小朋友安排設計; 以不影響學校室外的行政體制為原則; 仍依照原有的課程 教材與課表上課; 而我們只侷限

 

在教室裡創設我們的春天; 用班級經營方式來實踐我理想的開放教學; 在此, 我不能詳細的向您一一敘述我完整

 

的開放經驗, 因為這太複雜也是太瑣碎的事情了; 首先我歸納兩點向您介紹我在開放教室中扮演的腳色與我如何來掌握開放的精神:

 

* 將填鴨式教學盡量轉換成啟發式的教學

 

* 將投入自己的心靈 思想 生命與學生的融合一體, 互教共學一同成長

                      

教師角色的扮演

 

開放教學是一種教學的藝術, 它不是一成不變的, 只要老師先放下權威, 任何活動都要以學生為主人, 在學習的活動中, 要盡量的看不見老師還在主導學生上課了, 您會發現我與學生已打成了一片, 分不出誰是老師? 誰是學生? 我有時站在講台一旁頃聽與觀察主持人主持活動; 也可能我是坐在某一小組中傾聽該組的討論; 又或是在一角作個別輔導或引導個別特殊問題; 當然, 我也不能完全忽略我的存在; 尤其是當學生的問題問得好或是學生回答問題回答得絕妙的時候, 我就會及時的跳進來扮演鑑賞家主導全場, 鼓勵讚美這個學生, 具體的指出他回答的問題好在哪裡? 如發現有不足的地方, 或走偏了方向, 老師也及時的輔導並切合主題來補充, 也讓其他同學補充資訊或表達不同的看法……在每一活動或討論結束前;我也會鼓勵表現優異的學生以及檢討下次需要注意改進的地方; 主導討論的內容做個結論或總結( 老師在此課要扮演主導的腳色, 是因為一年級小朋友尚未有這個能力 ); 因此

 

老師扮演的腳色要適時的 及時的綜合運用 : 指導 主導 輔導 引導 領導 誘導…...的不同腳色; 而不僅僅只用< 指導 > 的角色

   

在課堂上要老師放下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很可能不習慣, 心中會有不落實的空虛失落感出現, 這時候我一定要相信我仍是這班的導師; 在他們學習與成長的過程中, 他們是需要我的; 只是要注意什麼時候用什麼方式? 扮演怎樣的腳色最合宜?例如:

 

 

主導者 : 班級開放前的課前整體規劃與選擇教材內容 準備教具與教學活動的設計……起初我仍 需是

 

一個扮演主導者的腳色

 

領導者 : 老師是此班的導師, 就是此班學生的領導者; 尤其一年級學生樣樣都要做一個美好與完全正確的步驟示範給他們學習模仿; 所以我不能忘了在學習新的課程與培養學生新的能力時, 我就必須是一個領導者; 我這個領導者如果有民主的 開放的 包容的 尊重的 接納多元的心胸, 我的學生一定很快的走上民主開放的道路; 只是作領導者是很過癮的腳色, 因為這時候我很權威, 是以專家的姿態出現; 但是我不能因此不願下來轉換角色

 

   指導者 : 老師一手叉腰一手指著某處用命令的口吻要學生照樣學; 我在某時某情境之下也是迫切需要這種角色的; 例如: 時間不夠了, 學習內容超過了學生的學習水平時, 不希望他再用嘗試錯誤的方式;  

要他能立竿見影的有成效時; 我會說: 你要這樣這樣做! 你不可以那樣那樣做; 你要照著我說的方向和方法去做!......的填鴨式指導; 老師偶爾扮演指導者的腳色也是必要的; 因為 

在開放教育尚未成熟的時期, 一般老師與家長, 扮演的通常都是指導者的腳色, 所以也要讓學生適應這種教學的形式, 它是教學方法之一, 但不是唯一 ; 也不是最好; 學生如也能習慣這種指導的方式來學習; 他學習的彈性與張力會更大; 學習能力會更強

 

      引導者 : 當學生們有了難題, 我會先聽聽學生的意見與想法 做法, 通常會反問: 你想怎麼做呢? 你有什麼好的意見嗎? 你認為是怎樣的呢? 你的困難在哪裡呢? …… 等學生表達了自己的意見或看法與做法後, 我盡量支持他去嘗試, 而且及時引導他幾個方向讓他去選擇; 或暗示它可以去訪問哪類的人或許可以幫助他得到可靠的資訊或是尋求的答案

 

   輔導者 : 這也是以學生為中心, 當學生主動學習時, 老師應扮演的腳色; 而老師發現學生需要幫助, 可以從旁輔導他, 語句必須是商量的口吻, 而不用權威的指導語言, 千萬不能說: 你這樣不對! 你做錯了, !

 

我做給你看, 跟我學, 學我的樣去做你就不會錯 ......或是用指責的口吻說: 你看吧!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了吧!......我如經常這樣說, 我就會抹殺了學生的創意, 搶佔了學生學習的空間, 我沒有站在輔導的立場去輔導他

 

   誘導者 : 老師遇到頑強或叛逆的學生;  或是反應慢需啟矇的學生; 不能進入學習的軌道時, 老師必須嘗試用各種的方法來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求知的慾望 , 正如孔子說的諄諄善誘, 這往往用在教學前的引起動機上或是個別化教學上; 老師著重運用實物教具 圖片以及影片 錄音等的電化器材; 以及教師運用新鮮的語言或是趣味性高的 啟發性強的故事來引發學生的學習以上的各種角色扮演, 老師應隨機應變的去扮演, 這是實踐開放教育老師應上的第一課

 

老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習慣; 首先要由 < 一言堂 > 的老師, 轉換成 < 接線生的腳色 >

 

什麼是接線生的腳色呢? 如果一個班級有三十個學生, 那就在老師的心中時時備有三十根隱形的交流電線, 老師要把原有的一顆心, 分成三十顆心去時時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與學習時的需要, 這時老師要依據學生的問題或學習上的需求, 及時引導並提供建議 變換學習方法 首先要引導學生自己去思

 

; 如仍得不到答案, 我就要輔導他往其他方向去尋找資料 讓學生分組討論或是群體討論並引導他們如何運用資料; 學習如何找到問題的答案; 要讓一個一言堂的老師轉換成一個接線生; 要老師的一顆心變成無數顆心的概念, 正是實施開放教育的重要關鍵, 也是啟動開放教育的首鑰; 老師需要一心無數用, 猶如一個接線生的腳色; 就是不能只是一對一; 而要一對多的同步進行.

 

從事開放教學的老師一定要先懂得如何帶動學生 < 群體討論 > < 分組討論 >

< 群體討論 > 是培養學生走向民主的最快速方法, :

有意見先舉手

 

學習傾聽

 

學習尊重

 

學習鼓勵

 

學習欣賞

 

學習讚美別人

 

學習禮貌的 謙虛的 尊重人

 

學習表達自己的看法與意見

 

同時也學習客觀的理解他人的角度

 

學習禮貌的補充別人的意見

 

學習包容 接納 與肯定別人的雅量

 

當老師第一次領導學生在進行群體討論的時候, 由於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權利與發表的機會,促使老師要用心的傾聽到每一個學生的心聲, 老師才有機會深入的認識每一個學生的思考層面及學習的不同起點, 這些民

 

權初步的培養, 都在群體討論中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小學一年級就能得到如此民主多元的教育, 未來的社會必然趨向真正的民主開放

 

< 分組討論 >

 

可培養彼此溝通與合作的能力; 一個班級如有四十個學生, 可以分成6~8; 一組以不超過八人為原則; 教室裡的座位最好是小組式的排列; 以方便隨時做分組討論; 在我的開放教學中最感得意頗有心得的是我引導小組討論的方法; 這簡單的方法能讓大人小孩老人婦女一學就會又能立竿見影, 收到奇妙的效果; 在此我將 < 輔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的程序與要訣 > 供您參考:

 

1. 將全班人數分成若干組( 一組不超過八人為原則 )

        

2. 將桌椅排成方便小組討論的形式

 

 3. 將每組人員按順時鍾方向編成號碼1 2 3 4 5 6 7 8 個號碼代表八個人         

        

4. 有了值得討論的問題; 並需要認識大家的看法時

        

5.. 有了問題需要腦力激盪集思廣益時

        

6. 有了問題需要價值澄清與價值判斷時

        

7. 有了難題需要創造思考出點子時 

        

8. 有了主題後需要團體設計製作時

 

您就可以讓小朋友進行分組討論; 如何進行呢? 第一次您必須用指導的權威方式來分配任務;  因中國孩子都是半推半就的很少主動, 但是必須做到公平; 所以老師要用輪流的方式派以不同的任務. 例如:

1. 請各組三號的小朋友做小組的主持人

2. 請各組五號的小朋友做小組的紀錄者

3. 請各組六號的小朋友做小組的代言人; 代小組出來報告

 

(代言人要起來依據紀錄者的內容報告分享給大家聽)

 

4. 請各組八號的小朋友做計時的計時員; 提醒把握再指定的時間裡完成

           

5. 請其他的小朋友盡量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並多多出點子

           

6. 提出討論時應共同遵守的禮貌與尊重以及守則如:

 

* 討論時要輕声細語像蜜蜂採花蜜一樣的進行, 不要讓別組聽到以免被他們學了去

 * 主持人就是小主人, 要負責討論, 鼓勵大家提供意見說出想法

 

* 每組一條心, 看哪一組最能共同發揮小組的才智完成任務?

             

接著; 您要宣布討論的時間是幾分鐘? 這裡要特別注意; 給予的時間越短, 收到的成效越大; 越能激發小朋友的創造力與潛在的能力; 因為這樣有比賽的性質, 增強了凝聚力, 非得合作不可; 所以討論的題目不能太大, 最好三五分鐘內就能結束; 最重要的一點是分組討論有許多不同的討論形式, :

 

1. 各組都討論同一個主題: 是深刻的多角度學習與不同看法與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習

 

2. 各組可討論不同的主題: 是面的擴大; 更是多元化的呈現; 在同一個時間中能同步學習到多種的角度

 

3.  1357組從正面的看法去討論; 2468組從反面的看法去討論, 然後再做雙邊的辯論 : 學習採取不同的角度來辯論

 

 

分組討論最大的優點

 

1. 請各組三號的小朋友做小組的主持人

2. 請各組五號的小朋友做小組的紀錄者

3. 請各組六號的小朋友做小組的代言人; 代小組出來報告

 

(代言人要起來依據紀錄者的內容報告分享給大家聽)

 

4. 請各組八號的小朋友做計時的計時員; 提醒把握再指定的時間裡完成

           

5. 請其他的小朋友盡量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並多多出點子

           

6. 提出討論時應共同遵守的禮貌與尊重以及守則如:

 

 

小組討論守則

 

 1. 用最少的時間能發揮最大的學習與教育效果   

2. 是培養民主化 多元化的捷徑

3. 用最少的時間能無限的開展到最多的資訊, 削減了一言堂的有限學習

4. 課堂中隨時都可以進行; 任何科目都需要用這種討論的形式去拓展學習的領域

 5. 小朋友因要合作而互相幫助, 互相鼓勵增進彼此的同學愛; 老師的公平無私明顯的反映出每個孩子均有無限的潛能, 只要適時給予機會與鼓勵

我就是這樣進行分組討論的; 由於每個小朋友都有了任務與使命, 並且老師不時紀錄表現優良的小組, 並給予加分的紀錄; 促使每組在短時間內必須合作, 並有相互連鎖的關係, 以至於非合作不可, 結果每個人都動了起來, 內在的潛能都被無限的激發開展出來了; 一學期下來, 眼見他們討論的能力驚人; 尤其是看見他們在進行分組討論時的專注神情; 以及教室裡的民主 開放 多元 的學習型態, 真是五光十色大放異彩; 更增強了我對開放教育的信心與堅持; 一年級小朋友就都能站上民主的講台去表自己的情, 達自己的意了; 在小組討論中更能扮演主持人 紀錄與小組的代言人; 她們逐漸懂得傾聽, 懂得欣賞讚美他人的重要; 他們時時學著在溝通; 熱切表達自己的創意; 他們在各種課程活動中互教共學, 學習到無數的能力; 使我在開放了的教室裡, 看見萬紫千紅的花朵一一的開放在我面前; 連那調皮搗蛋的小朋友, 不肯進教室的小朋友; 也都因派上了用場, 有了分配的腳色; 及時賦於他特別的使命, 而運用了他的長處; 而主動加入學習的列車在我教書的生涯中, 我一向就屬有渴望開放的本性; 處處力求創新的表達與創意的表現; , 對不同智慧的孩子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導; 對反應慢的孩子不斷給予信心與鼓勵; 盡量使每一個孩子都能獲得不同標準的肯定; 最重要的是我能及時的看懂她們的能力與不同的學習起點, 認識她們每個人的特長與性格, 要能發揮每一個人的潛能; 這種互動的引導教學是另一種的挑戰; 從一次次的挑戰中, 師生之間有著極大的默契, 更能一同成長, 享受到教學相長; 互教共學的樂趣

 

這時我才發現孩子們都是我的老師; 也都是我並肩同走的好朋友

 

除此之外; 我開放早自習的時間, 由小朋友自行選擇做何活動?

 

培養自我學習的風尚

我讓學生的回家功課走進生活的作業裡, 安排許多做家事 孝順父母的生活實踐的功課

多功能的聯絡簿

將聯絡簿靈活運用創新風貌; 我尤其請家長們幫忙在家先檢查孩子的作業並在聯絡簿上備註或在作業上圈出錯誤並及時改正又或是標示出進步的地方

 

會鑑賞孩子的能力與特長

讓家長能真正認識自己孩子在學習上的困難或是認識孩子優異特殊的地方; 我讓他們明白我這樣做對他與孩子有很大的好處; 因為老師不是改簿子的機器

 

與小朋友相互學習

老師如能把時間用在與孩子溝通上 教學上 與課前準備上, 小朋友們受益

更多; 勝過老師把時間都花在那些必須低頭專注去改那改不完的作業上; 而縮短了我與小朋友相互學習的時間

 

家長是老師的助理

家長只需關心自己的一個孩子, 也是必要的; 花的時間不多而有效果; 家長能及時輔導孩子訂正錯誤才能看見孩子的成長; 認識老師多面的 豐富的 開放教學; 班級的活動與家庭的教育才能自然的連接起來

 

 

起初有些家長對我的開放教學原是半信半疑的; 未料看見孩子回家的改變與突出的表現; 促使家長們沒有反對的聲音; 當時我做了一些

 

調整與革新

 

1.      我發揮了家庭聯絡簿的多功能, 用它做孩子 家長與老師溝通的橋樑,與回應的管道

2.       我為家長開闢了每周一份< 信心橋 >的刊物; 放在聯絡簿中帶回; 與家長共讀一些提升教育觀念的教育作品

3.       我引孩子將生活的行為走進回家的作業裡; 讓知識水平較高的家長們看懂我的教育理想,

 

我的無奈

許多家長非常感激我給他孩子的啟發式的開放教育,  這給我很大的精神鼓舞; 請及時聯讀 <一位家長的心聲>尤其是我興奮得忍不住要找人分享; 但是除了徐喜美老師能傾聽, 分享我在教學上的豐收之外; 在學校裡, 我是知道我必須要關上門, 閉上嘴, 才不會引起別班的注意或是遭到妒忌的下場, 最好是不動聲色的默默地做下去; 但是; 如果這只是一個不能分享不能引起學校同仁的共鳴, 只能偷偷摸摸的自我享受, 不能與同事們分享討論, 這哪算是什麼開放教育?不是成了閉門造車的教育了嗎?

 

我必須關著門, 從事開放的教育; 我在填鴨式的環境中, 無法彰顯我精采的啟發教育; 我在緊迫盯人的行政體制之下; 沒有管道, 沒有人有時間會主動的想來了解我; 反而是為了開放教育能夠繼續的存活下去; 我必須從事雙重的教學工作, 一根隱形的傳統韁繩始終緊跟不放, 逼使我要接受僵化的傳統又要創新開放; 這雙重的壓力……促使我放棄了我的教學工作 ;

 

請您特別注意:

 

是我主動的放棄它, 而不是被它給拋棄

 

如果您想瞭解我當時的心情, 請您看我當年留下的一些心聲吧!

我雖然只是一個從事小學教育與幼稚教育多年的教師, 在台灣並沒有大陸所稱的 <高級教師> <特級教師>之頭銜 , 因此我是怎樣的一位教師並未適時的受到教育界的關注與肯定; 也因此三十多年豐富的教學生涯, 就這麼默默的被後浪推前浪的浪潮給流放了;. 當時寫了一首< 退潮吟 >以玆紀念我退潮的情懷

 

上歲月今迴轉

去年代要退潮

將大任後人也

蕪田園代灌澆

老先衰志氣揚

                              我心願多創造

                              感教育難分捨

                              去陰晴未可料

                              意綿綿道不盡

                              愛有憾均已消

                              來年再相聚首

                              何風尚卿勿笑

                              記實小造就恩

                              星日日來相照

 懷我衛那的使命

念我開筆把國報

 

1989 年元月 談衛那

 

我的及時退潮, 卻成為我重新出發 自強不息的邁向一個新里程碑的開始!

 

p>

念我開筆把國報

 

1989 年元月 談衛那

 

我的及時退潮, 卻成為我重新出發 自強不息的邁向一個新里程碑的開始!